数据库连接出错:SELECT S.*,M.alias AS M_alias,M.keywords AS M_keyword,M.config AS M_config FROM p8_sort S LEFT JOIN p8_article_module M ON S.fmid=M.id WHERE S.fid='77'

Table 'ksfbw.p8_sort' doesn't exist
1146 浅谈文学性作品教学中的观品悟 - - 快速论文发表网_快速发表论文

浅谈文学性作品教学中的观品悟

作者:赵隆雪时间:2014-08-06 09:11:58  来源:www.ksfbw.com  阅读次数:1059次 ]

浅谈文学性作品教学中的观品悟

 

赵隆雪 青海油田昆仑石油中学

 

摘要:教师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作品“体验”、“感悟”,进而达到“因文悟道”最终实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观;品;悟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并且在课堂中教师都下了相当的工夫,但是常常是事倍功半。对于这一点只要我们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就非常清楚不过,也许关于那时语文的记忆差不多了了无几。因此,教育的改革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就十分迫切了。

 

那么文学作品的阅读应该如何实施?我认为课堂由关注教师与教材向重视学生的转变是重点,也就是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生完成,其中教师只能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那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作品“体验、感悟”,进而达到“因文悟道”最终实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和文学艺术的鉴赏是一致的,这在《美学》中有着十分明确的论述。即文学艺术的鉴赏需要观品悟的过程,这在我们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值得学习。其具体过程如下:

 

观,就是学生对作品的直观感受。这是在没有功利性的前提下由学生自主欣赏,并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当然可以在课外,也可以在课堂中完成。也许这一方式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我们知道学生常常喜欢读小说,但是不喜欢上小说的阅读课。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其中的区别应该在于是否由学生自己在欣赏。当然学生的欣赏毕竟是一种直觉,需要进一步去明确。这应该就是课堂的作用。方法是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之间师生间的自由交流去完成。

 

我国文学名著情节曲折,常常能从故事的叙述中就能吸引读者,令人欲罢不能。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有一位老师常在课外活动给学生讲《水浒》,那时每天都等待着那幸福的时间。因此后来也就喜欢上了阅读。

 

因此,小说的阅读可让学生讲故事。有趣的、重要的情节让多名学生来讲。鼓励学生讲得生动,讲得吸引人。在讲解中运用课文中精彩的描写,模拟文中人物的语气。这样要求也是教师的作用的体现,是小说中“观”的作用的体现。如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我们可以讲“习字课”。在讲述的过程中能讲到对“字帖”的比喻,教室中飞进来的“金甲虫”,屋顶上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的“鸽子”。这样的讲述学生对“最后一课”就会产生直观的感受。尤其是部分学生生动的讲述能够起到渲染作用,感受到人物的心情,为课文深入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不是单调地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我们通过讲故事把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形成感染学生的氛围。

 

品,是在观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赏析。这需要结合不同的体裁特点去把握。就是同一种体裁的作品也各有特点。对此教师不可不察。

 

诗歌可以通过朗读品味其中的意境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优美的意境。如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可以让学生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情景。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物我合一的意境。这样也就能品味到诗人心情的闲适,让心灵得到熏陶。并在朗读中能用舒缓的语气读出这种闲适。

 

小说可以从三要素和语言去品味。如《故乡》中的环境描写“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品味这些环境描写不难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悲哀,体会作者对现实的态度。这篇小说中对“路”的品味也是很有价值,能够从中发现作者在悲哀的现实中并没有灰心,而是思考和对希望的执着的追求。

 

有感情的朗读是品味文学作品的有效手段。我在教散文《土地的誓言》的时候先让学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段,再自己有感情地大声朗读。然后请学生单独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照顾到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请他们来读。并给予指导,方法是教师范读,再请学生重读。结果是平时比较害羞,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在再读时感情充沛,语气和语调都表现突出。由此,达到了对文本品味的目的,学生的感情得到了熏陶,也许会增加一份对语文的兴趣。其中诗歌教学中的朗读的重要作用是人们的共识。

 

文学作品中精彩词、句的品味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也是解读文学作品的关键点。我们可以从这些词句的表现效果和思想感情方面去探讨。

 

悟,是一种高层次的赏析,是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化。也可以说是知意而忘言,是一种感情的升华。课堂教学可以联系学生生活,激活学生的感情。

 

我们可以从朱自清的《背影》中联想到自己的父亲,天下的父亲。甚至联想到亲情,亲情的故事。在布置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讲述故事。那么,作品的“悟”应该能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改写、续写深化领悟。这即是对名著的学习,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在学习中让学生深入其中,又体现创造性。这种创作更能领悟到作品的语言的韵味,情节构思的精妙,思想感情的高度。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可以续写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皇帝的新装》可续写游行大典以后的故事。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在续写中写出细节,写得有趣。对优秀的写作片断,甚至精彩的句子都可以拿出来共同欣赏。

 

最后,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也非常重要。由此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高雅的情趣。“满腹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我想这应该是语文的最终期望吧!最终我们的孩子会有一双明亮的发现美的眼睛,一对灵敏的耳朵。看得见花开花落,阴晴雨雪,日出日落,满天的星斗……听得到鸟雀的欢鸣,牧歌的悠扬,父母师长的谆谆教诲……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广告推荐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