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跨文化传播视域中我国民族文化的应对之策

作者:时间:2010-12-30 10:44:16  来源:www.ksfbw.com  阅读次数:1178次 ]

  对一个国家来说,民族文化是它的精神魂系,失去了这一特征,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个性。21世纪将是“全球化”的世纪,所形成的是一个以自由竞争为本质特征的世界经济体系,对弱者的不利性是无疑的。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他们在规则的制定方面具有主导权,其政治强权、经济霸权、文化霸权威胁着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的独立性。同样,“强势文化”的入侵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混乱,这使得民族文化的建设迫在眉睫。如何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在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把握我国文化建设要义,使民族文化永葆青春,则成为目前我国民族文化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l跨文化传播对民族文化的威胁
  首先,全球化进程改变了民族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特别是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在现代文明席卷的地方,每时每刻都有土著文化在消失。我国虽然目前大部分地区较好地保持了文化原生态,但物质文明给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巨大的。美国学者丹尼尔·怀特在对贵州榕江的民俗作了长时间的考察后说,“除了个别例外,少数民族的现代都市化生活方式越是突出,其族群自身的独特传统就体现得越少。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一种文化一旦失落,几乎没有重建的可能。”
  其次,为了达到经济和政治上的目的,西方文化借世界文化交流空前开放之机,以强势经济作后盾,借助资本、信息、科学技术的输出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其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进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宣传,在国际交往中积极开展新一轮“文化殖民主义”渗透,妄图将其他国家文化变为自己的附庸,以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美国政府一直将文化外交、文化渗透作为其实施全球战略和外交政策的手段之一。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直接后果,“文化全球化”已成为资本掠夺的一种新的形态,直接威胁着各个民族文化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应当看到,这种文化殖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各民族共同遵从的价值观念如爱国主义、民族大义、忠诚朴实、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等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而民族虚无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的功利主义等思想不断膨胀。因此,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的个性,避免文化霸权所造成的侵害,已经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国家生存的重大问题。
  再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挑战日益激烈。知识经济时代使文化的存在形态和传播渠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今社会的信息革命、网络文化和传媒形态也使得文化的形态和功能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不仅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也使当代中国民族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2跨文化传播视域中我国民族文化的应对之策
  2.1立足本国国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近20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文化产业已被国际学界公认为朝阳产业,并且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由国家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各国都竞相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抢占国际文化市场的重要法宝。
  据报道,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已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其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航天等少数行业,在国际上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已占据总消费额的30%以上。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保证文化的良性发展,增强文化的吸纳能力。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时期的经济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人均GDP超过l000美元,商品短缺时代已基本结束。随着人们财富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其需求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物质需求所占的比重下降,文化需求所占的比重上升。这两个因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利用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由弱到强的转变,保证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铺垫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忽视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社会经济资源的价值,而仅仅是在民族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层面上,以办事业的方式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这就使得今天我国仍处在既是文化资源大国,又是文化产业弱国的矛盾之中。这不仅与我国所具备的文化资源条件极不相符,而且也正是由于这种文化产业的弱国地位,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竞争力处于弱势,受到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产业大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严重威胁和冲击。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安全就无法保障。因此,我国必须站在整个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运用我国在文化资源、文化品种、文化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组建文化跨国公司,开发具有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利用国外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管理、营销等优势,开发我国文化资源和拓展国际文化资源,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从而增加我国的文化竞争实力,确保在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2.2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走发展创新之路
  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历史表明,对于民族文化最有效的保护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对民族文化最有效的继承就是不断创新,创新才有生命力。民族文化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否有创新精神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事实上,目前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历史悠久,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文化、企业文化、商贸文化,积累了大量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成功经验和经营理念。这种差距将会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我们要立足本国国情,走文化创新之路。
  我们党非常重视文化创新,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党的十六大报告也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文化创新和形成文化创新体系的问题,并将其纳人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绝不是封闭自己,抬高自己,那样会导致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当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提升商贸文化、企业文化的品位。而美国文化之所以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很大关系。只有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强大了,才能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地保持我国文化的民族性。在这个时代,许多新兴的文化形态,如网络、传媒、信息等因素都具有了消费特征,我们应了解这些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形态,及时在民族文化的本体中注人新鲜血液,满足人民群众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需求。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民族文化,不断扩大民族文化的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资源中所占的份额,从而使民族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3坚持改革开放,参与全球化交流
  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全球化将使文化个性化和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将不可避免,具有普遍意义的优秀文化将被广泛学习和效仿,使各国文化在一些方面呈现共同特征,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广告推荐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