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新媒介对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信息沟通与交流越来越必需、越来越频繁,互联网和手机作为一种新的、革命性的媒介已经迅速进人、占领人们的生活,人类开始进入信息传播的网络时代。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生命,谁能有效利用新媒介传播信息,谁就占据主动。地处中国西部区域的重庆市,建直辖市后发展一直很快,但其东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处偏远的山区,经济落后,使得这里的少数民族较少有机会接触、使用新媒介,对外界各方信息了解滞后,其社会发展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悬殊,如此状况,令人堪忧。
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手段,新媒介即“相对于书信、电话、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介而言,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介”,本文所论及新媒介的外延主要是指以数字化网络传播为主要特点的计算机和移动电话媒介。
迄今为止,从“语言传播媒介”到“文字传播媒介”、“印刷传播媒介”、“电子传播媒介”、“网络传播媒介”,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五次信息传播革命。“人类创造了工具,而工具又反过来塑造了人类”,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伴随着以数字化网络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和手机这两大主流新媒介的飞速发展,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人类进人了真正的信息时代。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曾指出:传播事业的发展是同社会总体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信息传播对于任何社会来说,永远是存在的中心环节c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问题在社会发展中的整体地位逐渐凸显出来。以计算机、移动电话等新媒介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媒介相结合,将形成推动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媒介飞速发展的同时,威尔伯·施拉姆也意识到了全球信息流通中的信息不平等现象,认为这种不平等势必会加剧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差距。也就是说,正在迅速发展起来的信息革命和网络革命,既可能为落后地区的发展带来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但也可能使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
新媒介环境下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区域信息化发展很不平衡,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水平尤其低下,这对地区稳定和社会发展极为不利。
经济实力不足,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处于恶性循环。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由黔江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等均属于国家级贫困区县的“一区四县”构成,幅员面积约占重庆市总面积的1/5,人口约为重庆市的1/10,其中70%的人口为少数民族,约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0%,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谣已成为该地区贫困落后的代名词。2009年8月22日,首次经重庆市社会组织研究、评价、发布的“重庆市40个区县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排行榜”揭晓,其中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彭水、黔江、石柱、秀山、酉阳分别排名23,33.35,36,40位,排行榜倒数十名中,“一区四县”占了4个席位。经济实力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投人与建设,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认识与投入不足,“数字鸿沟”扩大。“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指的是“在那些接人了互联网和没有接人互联网的人之间的差距”。英国广播公司(BBC)直接把“数字鸿沟”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一方面,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决策者由于对媒介自身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他们或者无视国内外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传播新技术、新成果的出现和应用,或者所利用媒介传播的内容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例如,“一区四县”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趋势下基本上都建立了各自的门户网站,但里面的内容却大多陈旧单薄,缺乏更新和充实,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当地民众对信息传播的功能认识有限,没有觉悟,不少农村居民尚未认识到以计算机和移动电话为代表的新媒介信息传播对自己生产和生活具有什么迫切需要。
从新媒介的建设与应用来看,2007年,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局部区域和重庆市整体区域相比,差距悬殊,和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相比,其鸿沟
之大更是触目惊心。新媒介环境下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008年3月31日至4月6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深入“一区四县”进行考察调研。在调研中,薄书记强调指出:渝东南地区是重庆一块特殊而重要的区域,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高度重视渝东南地区的发展。⑤薄书记的讲话.坚定了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加快社会发展的信心。而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发展需要信息传播给予强大动力,因此,加大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一区四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当务之急,在此,对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发展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培养一支高素质新闻工作者队伍,加快该地区信息化步伐。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产业部门和媒体机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就必须拿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妙招,这是加快信息化步伐非常重要的一步,具体而言,可以做以下尝试:一是充分利用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契机,通过宣传、介绍,积极主动引进所需精英人才。二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营造民主、和谐的就业氛围,鼓励专业人才投身民族地区的建设事业,同时注意人才的“自产自销”,为自己的发展奠定基础,储备后续力量。三是积极推进信息化人才建设,在各行各业实施信息化人才战略,这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传播要突出该地区民族特色,创造经济效益。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家族和苗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与其他兄弟民族交错居住,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两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使得渝东南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具体而言,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主要有黔江民族风情村、彭水乱石坝苗族传统民居群、酉阳摆手堂、秀山花灯、秀山竹编工艺品等。其自然景观包括彭水的乌江画廊以及阿依河景区、黔江的小南海、石柱的黄水风景区、酉阳的桃花源、秀山的洪安边城等,这些生态旅游景点对现代都市中那些希望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的人们来说,极具吸引力。例如2008年,“激情重庆—中外媒体聚焦重庆旅游”大型宣传活动,从7月下旬启动至8月初,依循主城区、渝西、渝东南、渝东北4条旅游线路,众多新闻媒体进行了大规模的采风拍摄,并在《今日重庆》2008年第8期刊登了数幅渝东南风光照片,这样的信息传播方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