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
亮点。尤其是“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广大
师生的欢迎。大家都对它是一片赞扬之声,但大家在评价的
时候大多时候只看到了其中比较好的一面。经过调查我发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中老师不能为概念而概念,让合作学习走过场。实
际工作中有的老师见有人在公开课上使用合作学习的手段,
受到有关人员的肯定时,自己也就不假思索地照搬过来,因
此就形成了不管课堂实际需要不需要,一古脑儿搬进来,为
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课堂上我们
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对此置之不理,有
的学生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
大功告成,还有的学生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
习无关的事,教师对这些事也是听之任之……当老师叫合作
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 :一个人来代
替小组,小组的其他组员对此无动于衷。老师面对这种情况
有的则是熟视无睹,心中想的反正我使用了合作学习这种形
式,至于效果如何那我就不管了。如有一堂课,课堂上教师
叫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在一起看年历探讨年、
月、日的有关知识。其中一个小组中有一个学生比较能干,
虽然小组已分了工,但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是那一个同学完
成的,其他同学只是作为一个陪衬。试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
习有什么用,简直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二、 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
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
的契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所谓
的内容不够,合作学习来凑是万万不可的。课堂上我们可以
看见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只要遇到问题都离不开
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当作灵丹妙药,包治学习上的百病 :
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的老师也要让学生合作学习 ;刚
一上课教师就叫合作学习 ;大部分学生都已明白的问题还是
让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对这种形式已经产生厌烦的情况下老
师仍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凡此种种,已经对合
作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 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调控不好
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学生有了问题老师可以甩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老师
在课堂上好像是一个看客,遇到争执时不指导学生如何解决,
结果学生的时间耽误了,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合作学习
小组之间组员的搭配合理引起内讧(有的组全部都是学习较
吃力的学生),人员的分工不合理(有的一人在组上大包大揽,
让其他人没有事干),人数不合理(有的两三人,有的五六人)。
教师没有真正地参加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只是当了一个监
工,甚至有个别老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自己在想与教学无关
的事。
四、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
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
课堂上看到的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很少看到有时间
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
我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
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常此下去,一个班上只
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
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培养。要知道在一个人一生
的学习中独立学习是占主要的,因为生活中需要独立学习的
时候太多太多。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能呢?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
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
此它的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要将学生的性别、
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我们一般
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人数一般4——6
人。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 “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
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
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的形式,需要教者进行长期的培训。
2、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小组合作技能水
平低往往导致小组交往水平低 :不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
只关注自己的发言,个人主义泛滥;需要协作时“各自为政”,
体现不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启迪……小组合作技能
包括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技能。教师在平常训练中有
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
力。
3、合作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确定什么样的合作
任务至关重要,恰当的合作任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合作欲
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任务中 ;牵强的合作任
务更多地是为合作而合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合作效果,而
且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厌倦和反感。因此,小组合
作学习的任务首先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
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生活价值,活动形式可
以生活化,从而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数学
的运用性。同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的关键之一。
一位教师在执教五年级数学《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中,大胆
地让学生提出合作的任务取得了很好地效果。首先这位老师
先让学生各自看录像统计进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结果学生
统计的结果五花八门。面对这个困难,老师问学生用什么办
法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统计效果?有学生说多看几次,老师说
统计录像可以,但是如果我们统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就不能
重复,那还有什么更好地办法呢?这时许多学生说用分工合
作的办法,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
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结果,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合作小组的
统计结果几乎没有什么误差了。在该例子中,老师并没有一
开始就让学生分小组统计,而是让学生在发生困难时自己提
出合作任务,结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配合默契,产生
了很好地合作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虽然影响合作学习实施效率的因素有许多,但我认为最主要
的仍然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对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关注。
我们应当意识到合作学习这一发展性教学策略,给学生个体
以及群体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能做
到创造性的使用教学资源,有意识的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
让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
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亮点。尤其是“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广大
师生的欢迎。大家都对它是一片赞扬之声,但大家在评价的
时候大多时候只看到了其中比较好的一面。经过调查我发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中老师不能为概念而概念,让合作学习走过场。实
际工作中有的老师见有人在公开课上使用合作学习的手段,
受到有关人员的肯定时,自己也就不假思索地照搬过来,因
此就形成了不管课堂实际需要不需要,一古脑儿搬进来,为
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课堂上我们
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对此置之不理,有
的学生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
大功告成,还有的学生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
习无关的事,教师对这些事也是听之任之……当老师叫合作
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 :一个人来代
替小组,小组的其他组员对此无动于衷。老师面对这种情况
有的则是熟视无睹,心中想的反正我使用了合作学习这种形
式,至于效果如何那我就不管了。如有一堂课,课堂上教师
叫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在一起看年历探讨年、
月、日的有关知识。其中一个小组中有一个学生比较能干,
虽然小组已分了工,但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是那一个同学完
成的,其他同学只是作为一个陪衬。试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
习有什么用,简直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二、 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
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
的契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所谓
的内容不够,合作学习来凑是万万不可的。课堂上我们可以
看见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只要遇到问题都离不开
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当作灵丹妙药,包治学习上的百病 :
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的老师也要让学生合作学习 ;刚
一上课教师就叫合作学习 ;大部分学生都已明白的问题还是
让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对这种形式已经产生厌烦的情况下老
师仍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凡此种种,已经对合
作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 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调控不好
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学生有了问题老师可以甩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老师
在课堂上好像是一个看客,遇到争执时不指导学生如何解决,
结果学生的时间耽误了,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合作学习
小组之间组员的搭配合理引起内讧(有的组全部都是学习较
吃力的学生),人员的分工不合理(有的一人在组上大包大揽,
让其他人没有事干),人数不合理(有的两三人,有的五六人)。
教师没有真正地参加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只是当了一个监
工,甚至有个别老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自己在想与教学无关
的事。
四、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
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
课堂上看到的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很少看到有时间
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
我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
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常此下去,一个班上只
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
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培养。要知道在一个人一生
的学习中独立学习是占主要的,因为生活中需要独立学习的
时候太多太多。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能呢?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
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
此它的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要将学生的性别、
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我们一般
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人数一般4——6
人。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 “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
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
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的形式,需要教者进行长期的培训。
2、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小组合作技能水
平低往往导致小组交往水平低 :不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
只关注自己的发言,个人主义泛滥;需要协作时“各自为政”,
体现不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启迪……小组合作技能
包括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技能。教师在平常训练中有
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
力。
3、合作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确定什么样的合作
任务至关重要,恰当的合作任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合作欲
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任务中 ;牵强的合作任
务更多地是为合作而合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合作效果,而
且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厌倦和反感。因此,小组合
作学习的任务首先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
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生活价值,活动形式可
以生活化,从而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数学
的运用性。同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的关键之一。
一位教师在执教五年级数学《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中,大胆
地让学生提出合作的任务取得了很好地效果。首先这位老师
先让学生各自看录像统计进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结果学生
统计的结果五花八门。面对这个困难,老师问学生用什么办
法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统计效果?有学生说多看几次,老师说
统计录像可以,但是如果我们统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就不能
重复,那还有什么更好地办法呢?这时许多学生说用分工合
作的办法,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
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结果,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合作小组的
统计结果几乎没有什么误差了。在该例子中,老师并没有一
开始就让学生分小组统计,而是让学生在发生困难时自己提
出合作任务,结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配合默契,产生
了很好地合作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虽然影响合作学习实施效率的因素有许多,但我认为最主要
的仍然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对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关注。
我们应当意识到合作学习这一发展性教学策略,给学生个体
以及群体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能做
到创造性的使用教学资源,有意识的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
让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
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下一篇:分享式教学下的合作学习的研究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