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优623 施用缓释肥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汪明彪时间:2016-01-12 14:04:34 来源:www.ksfbw.com 阅读次数:952次 ]
【关键词】: Ⅱ优623 缓释肥 栽培技术
1 Ⅱ优623 组合简介
Ⅱ优623 是Ⅱ -32A 与福恢623 配组选育而成,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由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2007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7019)。其株型适中, 茎秆粗壮,根系发达,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具有高产、稳产、适应强等特点。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5.1 天,比对照Ⅱ优838 迟熟1.4 天,2005 年在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551.75 千克/ 亩,比对照Ⅱ优838 增产6.22%(极显著)。2006 年续试平均单产570.96 千克/ 亩,比对照Ⅱ优838 增产3.47%(极显著)。
1.1 稻米质量
该品种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该组合糙米率80.8%、精米率75.1%、整精米率65.8%、粒长6.4 毫米、长宽比2.6、垩白粒率38.0%、垩白度3.5%、透明度2 级、胶稠度80 毫米,直链淀粉量22.1%、碱消值5.7 级。
1.2 抗逆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5.2 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 级,白叶枯病7 级,2a 全省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介为感稻瘟病(s)。
2 试验概况
2.1 种植地点
位于梅列区洋溪镇上街村,经纬度为北纬: 26° 23′ 14.3″、东经:117° 34′ 26.8″,海拔高度291 米。耕地土壤类型为水稻土/ 潴育型/ 潮沙田/ 灰沙田。并取土壤土样送三明市农业局土肥化验室做常规五项检测,其酸碱度pH 值为5.1,有机质含量为34.8 克/ 千克、碱解氮161.5 毫克/ 千克、有效磷25.9 毫克/ 千克及速效钾124 毫克/ 千克。
2.2 稻作类型
属于水旱轮作,其前茬作物为烟草。
2.3 缓释肥
缓释肥具有均衡缓慢释放养分,肥料利用率高,减少损失, 并能达到供肥强度与作物生理需求的动态平衡的特点,且降低了劳动用工及物耗。此次施用的缓释肥料由三明市农业局土肥站提供的“施可丰”牌缓释肥,其产家为山东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养分比例N :P 2O 5:K2O=20:6:12。
2.4 产量表现
经调查试验田产量表现为每亩在530 千克~ 600 千克。并对种植户陈龙发的一丘稻田进行经济性状调查,调查结果情况见表。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播种期控制在 6 月上、中旬,每亩大田用种量1 千克。秧地应选择在土壤疏松肥沃、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秧畦要求做到干耕、干整、干作畦,且畦沟分明,每亩秧地播种量控制在10 千克左右,以达到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目的。播种采用湿润育秧方式,催芽以种子露白即可,播种前,每亩撒施45%三元复合肥30 千克做基肥,苗期追肥视秧苗长势长相而定,一般在1 叶1 心期施尿素2 千克作“断奶肥”,同时用15% 多效唑500 倍液喷施,以促进秧苗矮壮多蘖,在插秧前4 天~ 5 天施尿素3 千克作“送嫁肥”。秧龄时长控制在25 天~ 30 天,叶龄在6 叶~ 7 叶移栽为宜。
3.2 合理密植、插足标本苗
Ⅱ优623 偏属于穗大粒多型组合,按“肥田稀、瘦田密”的原则,每亩插1.3 万~ 1.5 万丛,按宽行窄株式插秧,丛插两粒谷,确保每丛秧至少有5 个茎蘖数,每亩基本苗达6 万~ 8 万苗。
3.3 施好缓释肥
缓释肥施用方法采纳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即在烟叶烘烤完毕, 对农田翻耕后进行耘耙田前将缓释肥均匀撒施于田面, 经耘耙使缓释肥充分混合在耕层中。根据本区域稻田肥力检测状况,一般每亩施用55 千克~ 65 千克“施可丰”缓释肥。
3.4 科学管水、促控结合
水稻大田生长阶段要合理用水,做到间歇湿润好气灌溉, 增进发根、促蘖及壮籽。当丛平均茎蘖数达10 茎~ 12 茎秆时, 应适时排水烤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和达到根系深扎壮秆,对营养生长过旺的稻田要进行适当的重烤,在孕穗、扬花期及打药期间要注意保持浅水层。同时面积大的田块要开好丰产排水沟,进行分厢种植,以便于对水稻生长期间及时进行好气灌溉、烤田及病虫害防控等田间管理工作。
3.5 综合防治病虫害
烟后稻生长期间,本地区气温高,台风、雷阵雨较多,病虫繁殖快,为害重。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加强病虫监测,适时把握防控时机,重点做好“二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及稻曲病”的防治工作。一是育秧阶段,在浸种催芽过程中采用85% 强氯精500 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1500 倍液浸种消毒12 小时,以预防稻瘟病、稻白叶枯病及稻恶苗病等。并在移栽前2 天~ 3 天,打一次送嫁药,做到带药下田。二是大田阶段,应特别注意分蘖盛期、破口初期、齐穗期的病害预防,害虫应在低龄阶段进行防控。在药剂防治选择上,防治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咪鲜胺、稻瘟灵等药剂进行预防,防治纹枯病及稻曲病可选用爱苗、井岗霉素等药剂;防治二化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阿维•三唑磷等药剂,防治稻飞虱可选用烯啶虫胺、吡蚜酮、醚菊酯等药剂。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