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的标准、堤顶高程的确定、堤防工程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河道及河口整治等进行了探讨,指出城市防洪工程的设计在保证防
洪安全功能的条件下,应向多功能建设发展。
【关键词】防洪 ;堤防工程 ;排涝
引言
余江县城区位于余江县
的南部,地处鄱阳湖水系信
江一级支流白塔河的冲积平
原上。余江县城区内地面高
程普遍较低,为 34 至 37 米;
地势十分平缓,地面平均坡
度小于 1‰ ;城区内地势西
南高东北低 ;城区内现有的
天然或人工渠(河)流向均
为西南—东北向。城区的东
面为白塔外河 ;北面为邓埠
港外河 ;城区的南面、西面
均为山地丘陵区。
余江县城城区地面高程
较低,在发生较大洪水时,
城区内外洪峰遭遇,内水不
能及时外排,整个县城便泡
在水中。建国以来,余江县
的水利建设和市政建设都有
了较大发展,但县城至今尚
未修建完整的防洪设施,现
有的防洪治涝设施远不能满
足需要,要彻底解决余江县
城区的洪涝问题,其任务是
艰巨的。
1. 防洪排涝规划
1.1 城市防洪排涝标准
(1)防洪标准
按照相关规范,规划期末,余江中心城区应达防洪标准为 20
年一遇(P = 5%)以上标准。考虑到余江与鹰潭的对接,规划龙
岗工业园及城东新区采用 5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其他地区近、中
期采用 20 年一遇,远期有条件再提高到 50 年一遇。
(2)排涝标准
依据余江县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规模、重要程度、防洪标准,
考虑城市实际排涝要求,拟定规划期末,城市排涝标准为城区 10
年一遇一日,暴雨加城区污水一日排至不淹重要建筑物和居民密集
区。
2. 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余江县城防洪工程设施主要有环城防洪堤、珍洲防洪堤、杨家
车防洪堤、严家防洪堤。各堤防情况分述如下 :
2.1 环城防洪堤
环城防洪堤起于仓底河与白塔内河相交处,讫于天施康大桥,
位于白塔(内)河的左岸,堤线总长 3.575 公里,防洪标准为二十
年一遇,相应的设计洪水位为 37.05 米 ~35.52 米,设计堤顶高程为
38.05 米 ~36.52 米。
仓底河与白塔干渠相交处的白塔干渠渠顶高程为 42.5 米,相
应的仓底河二十年一遇洪水位(40.02 米高程)。仓底河与白塔干渠
相交处上游的仓底河流域为山地丘陵,两岸高程较高,最低处为
41.1,高于相应二十年一遇洪水位,经调查,上游两岸台地多年以
来均不受淹。环城防洪堤起于此处是可靠的。
2.2 珍洲防洪堤
珍洲防洪堤起于珍洲的洲头,延伸到洲尾后折回至洲头环接。
该段堤线总长 6.35 公里,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相应的设计洪
水位为 37.52~36.26 米 ~37.52 米,设计堤顶高程为 38.52 米 ~37.26
米 ~38.52 米。
2.3 杨家车防洪堤
杨家车防洪堤起于铁路桥,延伸到杨家车后折而西行,到达星
光寺后沿昌溪河溯行,最后讫于 320 国道,位于白塔河的左岸,堤
线总长 4.26 公里,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相应的设计洪水位为
35.52 米 ~34.27 米,设计堤顶高程为 36.52 米 ~35.27 米。
2.4 严家防洪堤
严家防洪堤起于张公桥电站,沿白塔(内)河左岸至仓底河出
口迄,堤线全长 1.57 公里,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相应的设计
洪水位为 37.61 米 ~37.05 米,设计岸顶高程为 38.61 米 ~38.05 米。
2.5 城东防洪堤
城东防洪堤起于张公桥电站,沿白塔(外)河右岸至邓埠水电
站尾水渠出口迄,堤线全长 3.728 公里,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
相应的设计洪水位为 39.36 米 ~36.04 米,设计岸顶高程为 40.36 米
~37.04 米。至规划期末(2030 年),上述防洪提的防洪标准应在此
基础上提高。
3. 治涝工程设施规划
各区的治涝方案根据各涝区的地形条件按 " 以排为主、高水高
排,蓄、抽、排、填结合 " 的原则确定。治涝方案的选定叙述如下:
3.1 老城区涝区
根据现有的地形条件及设施,确定主城区涝区的治涝以导排为
主,具体方案如下 :
3.1.1 扩建整治小中倪家水,扩大小中倪家水的行洪能力。扩
建后小中倪家水始于粪箕窝水库溢洪道,到达白塔西干渠后沿白塔
西干渠上游新开 380 米的新渠让洪水溯流南下,到达上宋家后注入
仓底河,将涝区西南面的涝水撇入白塔河。
3.1.2 改建涝区西面的九峰水库溢洪道,将九峰水库的出库洪
水沿扩建的排洪渠撇入邓埠港。
3.1.3 小中倪家水、九峰水库改(扩)建后形成的白塔西干渠
以西2.4平方公里的区间的涝水由现有白塔西干渠截取排入邓埠港。
3.1.4 改造张公桥干渠,使其具有灌溉、排洪双重作用。在其
穿越铁路前设闸控制,新增一条排洪渠将汛期涝水引至桥底,并在
桥底设置电排站抽排涝水泄入白塔河。平时则维持张公桥干渠的灌
溉作用。
3.1.5 彻底改造昌溪河。昌溪河下游段的邓家埠水稻良种场位
置的河道,由于自然泥沙淤积及人为设障,拦河造塘,现河道的严
重淤塞,影响安全泄洪。对昌溪河改造首先是对整个河道进行清淤,
拆除设置的障碍物,并且改建良种场节制闸,降低闸底板,加大昌
溪河的行洪能力。
3.2 桥底涝区
桥底涝区的流域面积不大,仅有 1.25 平方公里。桥底涝区为
建筑密集区,地势低,地面高程为 33.2~35.7 米,较外河设计洪水
位低。
考虑到涝区内无蓄洪条件,故本涝区的内涝采用抽排解决。本
涝区内规划的桥底电排站设置在铁路桥的上游,装机 520KW,抽
排流量 5.1 立米 / 秒。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