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非常珍贵的宝
藏,我国传统的建筑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内容。例如,阴
阳结合效应、分水学说、哲学理论等等。
这对于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有着非常巨大
的积极影响。其中传统建筑空间理论对于
我国现代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
从几个方面对此展开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传统建筑 ;空间理论 ;现代
建筑
一、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
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并且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使得建筑物除了具有基本的居住功能
外,也具有了很多其他功能,人们对于建
筑外观的要求以及设计上的创新也更加关
注和重视。我国的建筑文化由来已久,我
国古代的建筑空间理论非常讲究对称性以
及阴阳互补性。这些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
也都适用。作者主要就是从我国传统建筑
空间理论在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运用进行
论述。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一份不一样的
阅读感受。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
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
承载体和表现形式。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
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
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
1. 围院的平面空间
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
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
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
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 ;或是以主单元
(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
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
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
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
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
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 ;院
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
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这种内向层次型的建筑空间模式,尤
以传统园林为最。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
是意境的。园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轩、
厅等建筑或粉墙,院在内,以树木、假山、
池水、墙垣或建筑分割空间。“庭院深深深
几许”,令人心旷神怡。
2. 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
筑的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
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
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主宫殿位
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
于两侧,呈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
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
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
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
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
前后左右,如“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
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
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建于隋,改建
于宋,保存至今。当然,中国传统建筑这
种空间的形成,分别有其主观、客观原因。
客观上如自然方面、地理方面、生态方面
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
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这里
不再赘述。
三、传统建筑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
的运用
我国传统建筑空间理论中有着很多艺
术计划与丰富的设计经验,因此,就算是
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传统
空间理论在建筑设计也是能够发挥积极作
用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这些
空间理论的应用,并不能照搬照抄,而是
要通过对我国现代化建筑实际需求的分析
和了解后,选取有用的部分科学的进行运
用,这样才更加合理,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传统的建筑理论与现代的建筑理论还存相
互矛盾的方面,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认真
和分析,进而使其统一和结合。
1. 土地问题。人口增长带来了土地的
紧张。古代与今天的人口相差甚大,人口
的增长与对土地的要求是无法成比例的。
现代建筑队土地的开发再不能用过去的方
式开解决。于是,建筑开始由单层变成三、
四层,又变成六、七层,再变成十几层以
至于几十层、上百层。伏在地面上的空间
序列“站”了起来。很多功能如水、电、
暖管道供应等等都对现代建筑提出了要求,
人对建筑的享用条件也越来越高,像我们
过去那样分散式的空间布局,变得越发昂
贵与不合实际。
2. 时间问题。现代化科学化的生活节
奏较之古代的生活节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分散式的建筑布局延长了人们的行走距离,
需要耗费许多时间。这个在过去不成问题
的问题在今天却变得至关重要。在一幢建
筑中保罗多种使用功能的“复合建筑”的
出现及迅速发展,正是这种要求的必然反
映。新的时间概念也使现代建筑设计不能
一成不变地搬用传统建筑的空间理论。中
国古典建筑从组群到单体都是供人以缓慢
的节奏、幽闲的心情去观看、体味。绘制
精细的彩画、玲珑剔透的建筑饰物,是不
可能骑在自行车上或匆匆忙忙的运动中给
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现代建筑设计所
应吸取的并非仅是传统的分散式的空间处
理方法,而应该认真地研究中国建筑的空
间序列、空间的变化规律,也完全可能把
水平的空间转换法则发展为立体的、多维
性的,把室外的空间组织手法扩展到室内,
并进一步加强室内空间的渗透与变幻效果,
更多地借用传统建筑中许多巧妙的空间处
理手法。现代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可以从
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吸取极大的营养,
而这些又正应是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
建筑的重要成分。
3. 现代西方建筑师也在努力学习中国
传统建筑的空间构成方式,比如 :框架结
构空间——中国“墙倒屋不塌”的结构系
统的演变 ;模数制——在“营造法式”中
就已形成了十分成熟的规矩;共享空间——
四合院的竖向向增迭并引入室内 ;重复单
元——中国建筑群体组合韵律之一 ;庭院
或露天空间与室内空间的结合——中国建
筑空间水平方向联系方式的必然环节等。
事实上,中国优秀的建筑文化传统正在走
向世界。当今世界的特点之一就是跨国界
的学习与互相间的继承。所以,继承传统
绝不是仅仅继承我们自己的东西,只要是
好的,都可以拿来。不要因为一提传统就
把自己束缚起来,生怕外来文化淡化了我
们自己古老的文化。如果真的是这样,那
么传统的文化精华,反倒制约我国建筑行
业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社会越发开放,
建筑设计的思路也将越来越广,也才会形
成有特色的、新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背景。
由此可见,我国传统的建筑空间理念
对我国现代建设设计的影响也比较深远,
并且也能够看出我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
但是,毕竟时代在发展,各种新鲜的建筑
形式以及建筑材料也不断涌现,人们受到
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其对于建筑物的要
求也有所改变,因此,我们的建筑设计工
作者,应该具备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能力,
在吸收和发扬传统建筑空间理念精华的同
时,将其不符合时宜的部分去除,进而使
现代建筑设计更加富有中国特色,但又能
够与国际接轨。
四、结束语
建筑物的设计风格会受到历史因素,
建筑设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各地的风俗
习惯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我国的建筑物有着明显的中国味道,但是
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中,各种新潮元素的融
入,使得我国的建筑物在设计上也有了明
显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建筑的
设计方案也应该有所创新和变化,我们要
在保留我国传统空间理论长处和优点的基
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
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点的设计理论,并且
使得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
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珊珊 ;谢朝传统建筑中“坡屋
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研究中外建
筑 2012.7
[2] 贾颖颖 ;王茹 ;陈林空间 / 情节—
试论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传统建筑空间设
计华中建筑 2013.3.10
[3] 王峰当今建筑空间改造中“新旧”
共生设计理念研究合肥工业大学 2013.4.1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上一篇:建筑内部交通联系空间的优化设计
下一篇: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连梁设计要点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