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冲击下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简介:陈柯宇(1986,4-),男,汉族,重庆铜梁人,大学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广播节目可视化分析。
新媒体冲击下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分析
陈柯宇
(重庆市铜梁区融媒体中心,重庆, 402560)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无论是对于受众还是媒体行业,都发展出了新的思维模式。对于观众来说,对一些能够直接吸引其兴趣的内容具有更高需求度,对于媒体行业,多种媒体形式的相互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广播节目由于其特殊性通常不具备画面表现力,对观众吸引力下降,同时传统的传媒行业也对广播节目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广播节目的发展较为尴尬。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对新媒体的冲击和如何应对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节目;可视化
一、前言
新媒体冲击下,要让广播节目更好展现魅力,使用可视化的方式也许会带来新的突破。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媒体受众针对各类节目的需求,主要基于碎片化需求和可视化需求。此处结合新媒体的冲击,对广播节目的可视化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实现创新和发展。
二、新媒体对传统广播节目的冲击
1.视觉冲击
新媒体时代下,无论是对于各类短视频平台的开发,还是对于一些公众号的建设,都很可能会在其中通过发布视频的方法广泛吸引受众,各类视频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视觉冲击、背景音乐以及台词形成了信息的三位一体传递结构,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出最多的信息,这显然对于目前碎片化要求来说,新型传媒系统可以满足该条件[1]。传统广播节目,可以通过音乐和台词的协同关系让受众了解这类信息,但是如果让观众面对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时,没有画面表现就很难真正吸引受众。
2.内容冲击
广播节目是以声音为载体,向外传递所有信息的节目,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语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引人入胜效果,专业人员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可以达到这一要求
通常情况下,该过程中如果要能够真正明确地讲解出某一个事件,语言形式的消耗时间较长,很可能导致受众在较长的时间段之内,无法立即掌握相关新闻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信息,这就已经和大量受众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碎片化要求不符。
在相关内容的表现上,一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节目显然具有节目限制,比如一些具有专业信息的节目或者说一种展示某件事物的节目,这类信息难以完全通过语言表达,而当前网络用户对信息的接收方面要求更加多元,当此时在内容方面,广播节目相较于新媒体具有天然劣势。
三、新媒体冲击下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思路
1.视觉吸引思路
在视觉吸引思路引导下,一些制作的相关图片内容以及视频内容上,并不需要完全和讲解的内容完全贴合,甚至只是通过播放滚动的图片就可以让听众认为已经形成了视觉、听觉和思维的对接性结构。
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调整信息。如果这类节目是通过专业的软件传递,那么软件平台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在其中加入滚动图片的模式,和整个节目更好的适配。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可将广播节目多平台刊播,适配相应图片加以补充和丰富。到另一方面是在非专业广播节目软件的使用中,通过设置音频播放信息的方式向外传递信息,只要能够吸引听众注意即可。
2.内容构造思路
无论是采用何种视觉吸引思路,广播节目都不可能真正和相关的视频节目抗衡,那么在内容的构造中,就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放弃针对视觉性效果方面的建设。
比如制作视频方式,本文认为需要考虑的构造方式为,真正提高通过语言所能够向外传递的信息总量与质量。在内容方面,需要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因为信息的传递过程载体只有声音,此时就要考虑针对相关事件的具体描述方法、描述语气方面的转换模式等信息,从而真正培养忠实受众。
3.资源协调思路
资源的协调过程,广播节目可以和新媒体系统乃至于融媒体系统建立有序的交互关系,借助于专项管理机制从其他的各个媒体平台广泛取得所有的信息,而这类信息也可以实现共享,之后让广播电视媒体中的专业编辑,可以通过对现有信息的了解和使用,为广播节目的策划和节目制作过程提供帮助,此时对于广播节目的制作过程,也必须建立自身的信息识别平台。该平台可以广泛了解当前发生的各类社会热点事件,同时制作专业的节目图片。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青年网民由于在综合素质上已经处于大幅提升状态,同时我国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青年网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学习的使命感以及政策和制度的优越感都处于大幅度提升状态,对于广播节目来说,如果其要能够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必须要可以吸引年轻受众的兴趣,那么在相关资源的协调中,就必须了解如何通过资源的科学使用,以符合年轻受众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思维。
四、新媒体冲击下广播节目的可视化构造方法
1.视觉吸引方法
视觉的吸引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针对滚动图片的构造变革,另一个是对音频波的展现,后者在多年的广播节目制作中已经具有了良好的技术储备优势,该方法由于较为落后,不能真正吸引用户,因此在此不再赘述。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在节目的播放过程中插入图片,可采用的方法是,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平台中开发出专业的软件,根据相关节目的内涵、节目的内容等,在其中合理穿插图片信息。
比如某个广播节目是外交部发言人针对某个记者提问做出的具体回答,取得的图片一共有5张,第一张是该外交部发言人的基础性资料和个人生活照,第二张是记者提问过程的相关状态,同时该记者的提问问题直接与记者的照片关联,第三张就是该外交部发言人针对提出问题给出了的解答,第四张是针对这一发言的具体分析,第五张是针对一些引申性概念以及引申性思想的表述,同时在新闻稿件的撰写中,也可以根据这五个流程以及相关内容完成对应的稿件撰写工作,在讲解到对应的片段时直接切换图片,当此时一方面该方法本身具有较高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可以让年轻受众投入兴趣,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受众的知识的储量。
2.内容构造方法
内容制作过程必须要能够依托于各类节目的本身要求以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建设,对于一些特殊的广播内容,比如曲艺,实际上就无需对该节目做出详细的调整,只需要直接播放音频即可,当然播放中也必须要能够通过节目预告和节目介绍等方法,让观众了解该节目的内容。另一方面,则需要开辟出新的广播节目,当然考虑到当前的广播节目主要是面向于一些特殊的场景,那么单纯固守这类场景,则在体系的构造中,很可能会无法和新时代的青年群体契合,今后需要考虑如何采用其他的方法实现对节目的构造,本文认为随着青年对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视,要吸引年轻受众,可以开发涵盖传统文化的节目[3]。
比如在开发的软件中设置一个古文讲解或者中国文化讲解模块,可以让主持人朗读一些史书资料,当然该资料可采用古文和现代文两种模式,由观众自主选择基础性的知识学习模块和升级性的知识学习模块。基础性采用现代文讲解一些中国历史,对于升级性模块,可以直接让主持人朗读古文《史记》、《资治通鉴》等资料,该模块具有新颖性,同时如果某观众对历史有极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那么很可能在接触该模块后,在社交媒体或者人际关系圈内把软件推荐给其他成员。此外对于可视化,则需要在朗读到对应的片段时,直接在软件上展现文字片段,甚至可以按照朗读电子书的形式向外播放,此时可以让受众和主持人的朗读资源实现协同。
3.资源协调方法
资源的协调过程,主要是考虑如何将广播电视节目的现有资源向外传递,本文的研究中,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图片展现的方法,让观众可以对相关的节目具有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同时在各类信息的使用中,也可通过图片的制作方法提高吸引水平,因此资源的协调中,本文在现有的部门设计方案上增设了一个美术部门。该部门的工作内容是,在相关新闻事件发生之后,或者节目内容确定之后,由编辑人员撰稿,该稿件一个发布给节目主持人和朗诵者,另一个需要直接传递给美术部门,美术部门通过对稿件核心内容的分析,通过直接截取图片或者绘制漫画的方法,形成图片和稿件内容的关联,之后共同向外传递。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遭受的冲击包括视觉冲击和内容冲击,为了能够更好抵御这类冲击,让广播电视节目可以获得更好发展,可采取的方法包括资源的协调、视觉吸引以及节目构造,通过在节目制作过程加入图片的模式,实现信息播报和视觉系统的协调,虽然这些方式依然无法和视频类节目抗争,但是如果语音播报的质量提高,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受众。
参考文献:
[1] 王珺.新媒体冲击下广播节目的可视化探究[J].声屏世界,2018(12):42-44.
[2] 王珺.新媒体冲击下广播节目的可视化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4):92-93.
[3] 马苏.新媒体冲击下广播节目的可视化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6,2(18):156-157.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