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连接出错:SELECT S.*,M.alias AS M_alias,M.keywords AS M_keyword,M.config AS M_config FROM p8_sort S LEFT JOIN p8_article_module M ON S.fmid=M.id WHERE S.fid='82'

Table 'ksfbw.p8_sort' doesn't exist
1146 破解“实事求是”之难 - - 快速论文发表网_快速发表论文

破解“实事求是”之难

作者:陈珂玉时间:2017-06-03 09:09:32  来源:  阅读次数:949次 ]
【摘 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实事求是面临着许多困难,
深入分析难在何处以及如何解决难题、走出困境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实事求是;困境;原因;对策一、实事求是之“难”的原因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其书
中有言:“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发展,
到了近代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时代又赋予了实事求是新的理论
内核和实践指导意义。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经历
了一段理论升华的过程。
早在 1929 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
文中就主张教育“共产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实事求是的方法而
不是主观臆想去总结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从而
对于阶级和阶层状况有全面的认识。”1941 年毛泽东同志在《改
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内涵进行了科学的阐
述,他在书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
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探究......作为
我们行动的向导。”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上领导了关于真理标
准的大讨论并进一步的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思想,将这
一思想路线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向前发展。
时至今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高度肯定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并强
调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仍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应该看到虽然实事求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发挥了
重要的拨乱反正和现实指导意义。但在新时期、新情况下,要在
工作中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就曾言:“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
这种难从目前来看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
所形成的主观原因。实事求是之难已经成为了现在中国社会亟须
解决的思想难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如果不在思想上统一全党的行事路
线,不恢复共产党员实事求是的精神面貌,不仅对于国内社会的
政治生态和社会稳定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会对中国在关
键的战略机遇期继续和平发展造成阻碍。因此了解目前实事求是
难在何处、因何而难并对症下药是我们现在亟需分析并回答的重
要议题。
二、事实求是“难”在何处
1.认识论方面的困境。首先,事物的客观规律具有复杂性、
深邃性。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其绝对性主要表现在:“是”
包括了客观事物规律的所有方面、层次,包括了客观事物的所有阶
段的规律及其全面的反映。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人们作为特定历
史条件下的认识主体只能把握客观事物的相对性的“是”,所反映
的只能是客观事物的某一特定阶段的规律,而不可能一下子把客
观事物的所有阶段的规律都反映出来,不可能一下子把握住客观
事物的绝对性的“是”,这正是实事求是“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改革开放进行到现在,面临的很多困难和挑战都是“新”
问题,之所以新是因为现在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
国把握住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也因此迅速崛起,但在崛
起的同时也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中国社会所没有
经历过的,这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想要摸清客观事物内
部的规律性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必然会出现“盲人摸象”的情
况。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以制造业为
主体的第二产业上,而在过往的国际贸易中,中国作为“世界工
厂”确实因制造业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随着全球性
经济危机的侵袭、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等因素的影响,第二
产业的低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第三
产业的兴起,使得“互联网+”成为推动当前经济发展的一贴良
方,可见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对于规律的总结和
认识也需要不断随着事物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其次,主体自身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实践是实事求是的基础,
实事求是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
受到主体认识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制约,因此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
内部规律的认识是有限的。此外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会受到
环境、手段、工具、形式等等的制约,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主体
对于“是”的认知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
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三期叠加的关键时刻,过去由投资拉动增长的方式带来了缺乏效
率和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由于过去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都
是靠数量扩张来“摆平”的,一旦经济增长减速,这些问题和矛
盾就显露出来了。因此,中央提出要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
顺应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需要,说到底这是对原有
经济发展方式的纠偏,是在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不断遵循规律
的体现。
2.实践过程中的阻碍。第一,当前国内的政治环境和行政体
制存在的一些弊端阻碍了实事求是的进程。由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与经济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导致出现了两个后果:一是党和政府需
要解决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而是滋生出既得利益集团,这两点都
造成的后果都严重破坏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第一点而言,
现实工作中有的党政干部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忽视了再学习,造
成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结构陈旧单一,不能对知识进行及时充实和
更新;同时仅凭个人经验办事,对于间接经验无动于衷,不善于
学习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也忽视了对于个人主观世界的改
造。就第二点而言,由于既得利益集团对于任何涉及到自身利益
的改革都采取抵制态度,忘记了党性原则,党性原则用一句话概
括就是: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由于忘记了党性原
则,因此少部分党员干部在处理利害得失问题上用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取代了人民群众利益,“屁股决定脑袋”,使得对于既
得利益集团来说实事求是成了一句空话。
第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冲
击了我们的思想。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2010
年中国 GDP 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总体生
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体制日趋完善,虽然仍面临着许多
困难和挑战,但总体而言,中国抓住了三十多年的发展机遇迅速
追赶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但在另一方面,我们的思想领域却
出现了严重问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浪潮席卷而来,同时由
于缺乏有效监管、民主制度的构建还不完善,受“官本位”、“一
言堂”等几千年封建残余思想影响,使得一部分党员干部在“资
本主义的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
可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亟须大兴实事求是之风,重塑共产
党员的精神面貌,重拾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这将是未来我们思
想路线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应对实事求是之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中国现在处在历史发展的重
要转折点上,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越来越近,
这更加要求我们团结一致,解决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
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仍将在未来发挥着巨大了现实指导作用,因
此在面对实事求是之“难”时我们需要对症下药,努力恢复党和
政府在工作中实事求是的作风。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
是高级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实事求
是的思想信念,坚定共产党员的道德操守。各级党委和党组织要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发挥党内民主的优势,加强党内的民主
监督,完善党内的民主制度,牢固树立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
二是要善于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加强学习和研究分析能力,
眼睛向下看、身体向下沉,不断地从经验教训中获取对事物的理
解和认真,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对于事
物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
勇气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从错误中从失败中找到真理。
三是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脚步,由上到下推进民主进程;
同时要培养民众民主的性格,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人文氛围。
面对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要坚决予以抵制,要弘扬社会正能
量,重塑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构建中国人精神家园并形成文化
上和思想上的战略高地,这对于实事求是作风的重拾至关重要。
从目前来看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成就很多、问题不少,但广
大人民群众仍然对党和国家充满信心,对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充
满信心,对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实事求是这一党的思
想路线曾经为中国共产党团结一致、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
要作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推崇和拥护,因此作为凝结全党和
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武器,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坚定不移的
坚持这一路线方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向前!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2
[2]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801
[3]朱海风,《实事求是“难”与“易”》,《高校理论战线》,2001-10-24,
p57
[4]供给侧改革[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3
[5]刘毅强,《再谈实事求是之难》,《理论视野》,2012-02-15,p5
[6]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05
作者简介:陈珂玉,女,汉族,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当代国际关系 。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广告推荐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