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连接出错:SELECT S.*,M.alias AS M_alias,M.keywords AS M_keyword,M.config AS M_config FROM p8_sort S LEFT JOIN p8_article_module M ON S.fmid=M.id WHERE S.fid='75'

Table 'ksfbw.p8_sort' doesn't exist
1146 超越市民社会——评黑格尔眼中的现代世界 - - 快速论文发表网_快速发表论文

超越市民社会——评黑格尔眼中的现代世界

作者:时间:2010-06-06 02:39:53  来源:百度文库  阅读次数:1280次 ]

论文关键词】市民社会  主体性原则  政治国家
  【论文摘要】众所周知,黑格尔是西方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自此以后,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剧,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现代人包括哲学家再也不能掌握全世界的知识了。黑格尔正好处在那样一个古代和现代的分界点上,通过运用一个“市民社会”的概念,他彻底终结了古典时代,为未来的现代化事业指明了方向。
  从古希腊的衰落、罗马帝国的分解、基督教精神以及1789年震动欧洲的那场划时代事件的历史经验中,黑格尔首先提取出了一个完整的概念框架用来应对那个时代所提出的自我确证的要求。现实有效的东西已经突破了习俗的包围释放出了毁灭性的力量,它也通过瓦解它所对立的现实而瓦解了权力,这一切都是挥舞着理性和自由的旗帜、并最终在马赛曲的旋律中达到了顶峰。黑格尔对于那个他称之为“现代世界原则”的规定可谓爱恨交加:一方面,他把他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时代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现代世界的原则已经埋葬了昨日,古希腊时代无可挽回;另一方面,它又被误解为限制在单个主体之中,随后一跃成为了偶像的理性,后者却只能在否定一切中达到自我肯定。
                      1
  黑格尔没有把理性等同于反思和知性,他用一个不同于反思哲学的理性概念取代了前者,他把它看作是宗教一体化力量消耗殆尽后的和解力量。曾经吸引了他的艺术体验中的统一性转化为理性弥合自身所带来的分裂性,黑格尔和浪漫派分道扬镳,但是很快他也和康德哲学分手;和黑格尔的转变一道,其眼中的世界也在改变着它的模样,而对于这种变迁的反应随之转化为一种急迫的现实要求,即在古典模式崩溃的前提下重建秩序。种种迹象表明,在现代世界中,主体性原则已经成为了主宰,它正在迫使古典政治学的概念框架和理想一起被人遗忘。这里我想通过考察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来说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站立在前现代世界衰落和现代世界形成时期中的黑格尔,他用“市民社会”这个概念来把握他眼中的现代世界,而黑格尔设计这个概念正是为了超越这个现实。
  黑格尔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以及对近代理性自然法理论的思考,两者结合使得他觉察到现代世界的特征:经济系统从国家中分离出来接受私法的调整,从而确立了与政治秩序截然不同的秩序形态。在这个系统中,理性褪化为算计,私利的追求在这里掀起了“激情的巨浪”。这种特征一一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分裂一一足以让古典政治学感到棘手,而在真、善、美的统一分裂了以后,道德与法律、宗教与国家之间的裂痕也日益明显并最终无法挽回,合理化进程已经拒绝了古典政治学的“自然”概念,所以黑格尔用“市民社会”来描述他所把握到的精神历程中的一个片断。
  市民社会的前提被表述为家庭的分解,这标志着自然伦理的衰亡。家庭被看作是“在它的概念中的伦理理念”,按照黑格尔设计的精神结构,这一分解或者伦理的丧失其实也预示了市民社会必然被超越的宿命,其意义在于“在其概念中的伦理”上升为现实的理念一一国家,在这个运动中保存下来并且获得发展的是伦理本质。很明显,黑格尔想要最终容纳这个表现在市民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但是黑格尔没有从个体出发,而是从家庭开始其理论构建,这一方案让他远离了近代理性自然法理论,因为后者应该被看成是主体性原则的一种表现,但是黑格尔并没有因此而完全站在古代人的立场上,他使用了一种典型的黑格尔方式一一将对立的观念整合到一个体系中来一一把这种主体性原则保存了下来,并用一个超越了反思哲学的理性概念包容了它。
  在丧失了伦理性的市民社会的战场之上,盘踞着是这个系统中自发的规则:在需要的体系中人各自为战,追逐个体私利的同时要求他看到主体问的相互关系以避免灾难性的结果,黑格尔把这种普遍性看成是“被承认的东西”,“它使得孤立的和抽象的需要以及满足的手段与方法都成为具体的,即社会的。”。市民社被描述为一个需要的体系,它同时也被看作是现代世界的特产。但是由于误把国家当成单个人之间的统一,时代反思的错误就在于它混淆了市民社会和国家,这一错误使得这种反思其实是单纯地肯定现代世界的原则,也就是说,它没能立足于整个时代之上。尽管黑格尔强调哲学的“罗陀斯”,但是他还是令人惊叹地超越_r它。如同他清醒地看到主体性原则的双刃效果那样,他也已经把握到,现代世界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生活资料以劳动为中介,但是劳动的组织形式多样化了,在劳动分工日益明显的基础上提高了生产效率,追逐私利也从传统道德中解放出来成为了在私法领域内合法的追求,进而整个生产方式也合法化了;另一方面,“生产的抽象化使劳动越来越机械化,到了最后人就可以走开而让机械来代替他。”@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没有把这种生产方式进一步加以概念化,点到为止的做法颇为耐人寻味。很明显黑格尔曾经思考过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所带来的种种危机。

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首先表现在了市民社会的等级当中。黑格尔没有使用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概念而是继续沿用传统的“等级”,他想强调的是贯穿在等级中的伦理要素。市民社会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来克服自身的矛盾,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的缺陷在于市民社会表面上瓦解了伦理。由于这个前提必须得到坚持,即作为人不仅仅是特殊的,要求承认的希望就表明他属于一个整体,所以我们从功能上看,这种普遍要求就将使得伦理复归于市民社会,但是从严格的黑格尔角度看,“复归”显然是不当的用词,因为伦理在整个运动中是本质性的。事实上黑格尔打算用伦理来表达已经发生了分裂的道德与法律的重新统一,这个企图仅从《法哲学原理》的组织结构上就得到了反映:抽象法、道德、伦理。在市民社会被扬弃的过程中,伦理的要素获得了发展,比如:从个体角度上看,致力于一个打了折扣的普遍目的之同业工会成员获得了承认,补偿了现代国家中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之间的分裂,普遍等级和农业等级中固有的伦理也得到了保存;家庭分解为个人,而个人在市民社会中重新结合为等级……直接伦理从破坏中恢复为得到发展的伦理,为过渡到伦理理念的现实一一国家做好了准备。
  在对市民社会的展示中,黑格尔实际上呈现的是现代世界的图景,而这是一个悲喜剧同时开演的舞台。主体性原则一方面破坏了自然伦理,另一方面却又促使了伦理的发展。对于人类来说,理性在其意义转变的历史过程中破坏了自身原始的统一体:反思把人从类存在中分裂出来,也把自我一分为二,而这个现代世界正是这种分裂的理性的现实世界。启蒙毫无保留地肯定了这个分裂,所以它是半途而废的,黑格尔恰好是回过头来抓住了理性所固有的统一力量来批判启蒙,他批评康德“要我们做我们自己的奴隶”,因为理性和感性一旦被看作是根本分裂的东西,理性法则也就成为了外在的命令和权威。黑格尔寻求新统一之路,在这个统一中,民众应该变得理性化,而哲学家则应该变得感性化。实际上黑格尔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危机经验,然而他本应该在触及现代世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时候,进一步展开哲学批判的力量,可是他在刚刚触及问题的时候就停了下来。“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于是,哲学悄悄放弃了它对于应然的诉求转而在转瞬即逝的假象中寻找永恒的本质……相比于现实而言,认识总是迟到了一步
                  2
  如果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看作是分裂的现代世界的代名词,那么我们倒是可以把黑格尔定位在现代社会和传统分离的那个关键点上,显然他是在精神的进程中把握这种分离的,因此黑格尔对于主体性原则给予了肯定,并且在(也许是由于当时的现实原因)触及现代世界诊断的时候停下了脚步。然而等到马克思、涂尔干还有韦伯的时期,现代世界的进程似乎已经变得失去控制,三者中韦伯最为悲观一一现代世界的进步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而马克思则使用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他把它和私有财产联系了起来,通过揭示私有财产的历史来给现代理想以沉重打击,不过和黑格尔一样,他也相信现代能够自我拯救。
  黑格尔还没有能够对现代世界加以概念化,这是随后社会学的工作。伴随着前现代世界衰落一起发生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分裂,而面对新的现实,政治学分化为了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学和建立在理性自然法基础上的近代国家理论,而它们实际上都在表述现代世界的原则。一直要等到现代的压制性力量变得忍无可忍,马克思才运用了异化劳动这个概念来反衬它的阴暗面,社会学开始脱离经济学的狭隘理论视界,以此来补偿科学化所丢失的批判性。一旦丢掉黑格尔的“精神”概念,社会学就立刻面临一一至少在当时一一还不能在一个结构中进行解释的现象世界,它所面对的是资本主义和工业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第一个特征意味着全新的劳动组织形式和以私有制为基础、雇佣劳动为形式的商品生产交换体系,而第二个特征则可以用黑格尔的“机械化”来加以描述。

马克思早就认识到了黑格尔颠倒的结构,不过那是因为他是在取消了“精神”的前提下才看到的,我们也能够据此看到一个现代人形象。然而尽管我们可以取消“精神”概念,我们却还是不能取消黑格尔的问题,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正是黑格尔当年所看到的那幅图画一一尽管迄今为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黑格尔不可能预测到核武器,他也不可能预见到现代组织制度中蕴含着极权的危险,以及全球化浪潮,但是他已经触及到了现代性的核心,这只“密涅瓦的猫头鹰”炯炯的目光令人惊叹地穿越了两个世纪。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广告推荐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