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连接出错:SELECT S.*,M.alias AS M_alias,M.keywords AS M_keyword,M.config AS M_config FROM p8_sort S LEFT JOIN p8_article_module M ON S.fmid=M.id WHERE S.fid='67'

Table 'ksfbw.p8_sort' doesn't exist
1146 “口红效应”与后危机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 - - 快速论文发表网_快速发表论文

“口红效应”与后危机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

作者:李慧研时间:2016-01-21 16:06:25  来源:www.ksfbw.com  阅读次数:1991次 ]
【内容摘要】:中国电影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百年,伴随着中国的荣辱兴衰,中国电影也在跌宕起伏中慢慢前行着。有经济危机而带来的“口红效应”现象给了电影届新的考虑,在经济后危机时代,中国的电影产业应该如何长足发展,以顺利跨越文化危机。
【关键词】: 口红效应 电影产业崛起 文化危机
2011 年初,姜文导演的贺岁片《让子弹飞》一飞飞出了近7 亿票房,成为在冯小刚导演的催泪大片《唐山大地震》后,2010 年度当之无愧的票房冠军。可是这一颗子弹打出的,真的只是个华语电影票房大黑马这么简单吗?在这浅显表象背后的,是中国的电影产业作为国民文化产业新势力的崛起。
提起电影产业的崛起,就难免会想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之后迎来新发展的好莱坞,大危机催生伟大电影,华尔街歇了,好莱坞火了,以《一夜风流》为代表的经典影片,从危机中跳出来,又毫无疑问成为了在经济危机时期挽救经济的重要力量。经济危机是好莱坞的伟大动力,尤其是对于在一战中大发了战争横财、经济发展迅猛、信贷危机出现的美国,失业率的上升,公民对政府的信心指数下降,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将注意力转移到经济以外的领域,哪怕是寻求短暂的心理安慰——金融领域的危机给了影视人时间、空间和灵感,更多的是在特殊时期公民渴望脱离苦境的心理需要,好莱坞开始从人们的精神领域创造美好,它的崛起向人们证明了,最艰难的时刻,往往催生出伟大的电影。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经说到——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也是一个光明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危机中往往蕴含着转机,清代赵翼有句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大抵便是这个意思了。
而在同时期的中国,虽然并未像吉大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大受挫折,但金融海啸也确实给人们心头带来了阴霾。在西方的“疗伤电影”充斥大荧幕予人以慰藉之时,中国电影行业的一次讨论,推动了经济危机带来。美国电影产业无疑是“口红效应”受益者,而在2008 年的中国,电影产业也印证“口红效应”,出现了井喷式的大发展,无论是从电影技术上的3D 技术应用,还是从电影票房大增国产影片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中国电影似乎走着好莱坞的老路,跟着金融海啸后面转运了。
金融海啸中中国的电影产业的发展:
在金融海啸的席卷中,我们不难发现电影业从宏观上开始印证“口红效应”而带来的转变:国产影片开始引领市场热点,众多优秀的国产影片开始支撑起电影市场,超过进口影片,特别是美国影片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电影档期运作更加成熟,影片排期科学合理,一改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上下半年票房收入比例悬殊的局面;院线和影院建设持续发展,各大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电影院线为全国电影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后危机时代中国电影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在2008 年之后,中国电影产业井喷式发展之后,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电影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的竞争,好莱坞影片一波又一波进入中国,无疑是国产影片的劲敌,而与此同时在亚洲范围内,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也极其迅速,无论是从电影技术还是票房收入都走在了中国前面。即使是冯小刚导演的战争巨片《集结号》,也依靠着韩国技术团队的爆破工作来完成影片中恢宏大气的战争场面。而在近期备受关注的由演员河智苑主演影片《深海之战》,也是韩国团队走在中国之前向好莱坞发起挑战的亚洲首部3D 作品。
纵观近几年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中国电影发展遇到的问题:影片多了,票房高了,技术牛了,但是评价却不一定真的好了。
当国外优秀导演在讲究影片细节和新技术应用的时候,中国的导演却在所谓的场面戏上大花人力物力财力。太多的导演把对影片的心思花在怎么植入广告上,曾经极度保守的国产电影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与剧情也许无关紧要的香艳画面,弘扬主旋律的电影也开始商业化,“偷票房”现象越来越普遍,瞒报虚报现象更为常见。我们是否应该发问,中国电影发展了,可是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画面吗?
当中国在过于强调明星配置作为商业电影的营销策略,明星片酬成为影片的最大开销时,韩国给演员开出的却是“最高不超过3 亿韩元”的工资,听起来是个大数字,其实折合人民币不过是七万五而已。
中国是人口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观众群体,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为包括电影产业在内的各大文化产业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青年人的工作压力和消遣需要成为了电影业发展的极大动力。中国电影的发展是必要的、必然的,但是在后危机时代,在欧美电影势头不弱,亚洲电影新势力崛起的当下,中国电影如何发展却是一个确实值得讨论的话题。
中国电影在后危机时代的对策:
2011 年的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在三年前的《功夫熊猫》在全球以6.3 亿美元高调收场后,《功夫熊猫2》卷土重来,与预想不同的是,《功夫熊猫2》的上映遭遇部分文化学者与艺术家的抵制,比如行为艺术家赵半狄在多家媒体刊登广告,公开抵制观看《功夫熊猫2》,并表示该片是一种“文化侵略”。这一说法还得到了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的支持,他撰文称:“好莱坞把中国的符号拿去了,还用你的符号继续征服你。”
对《功夫熊猫2》遭抵制一事,部分观众表达了不同的观点。有观众认为,《功夫熊猫》系列影片很好看,受到世界各地众多观众的喜爱,《功夫熊猫2》仅仅是一部影片而已,没有赵半狄说的那么严重。可是面对着日益摆上台面的“文化侵略”、“意识形态洗脑”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在经济的后危机时代,当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经济提供转机,是否我们就能高枕无忧,忽视文化上慢慢累积而来的危机呢?
立足后危机时代,我们的电影产业应该如何长足发展、健康发展呢?我们应试者在以下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 鼓励社会投资。
二、 加强融资体系建设,包括成立专职政府机构,成立专业性的担保公司,鼓励银行业对企业提供贷款,鼓励民间资本、企业投资电影,建立电影产业基金等。
三、 加大财税扶持,包括财政补贴,降低税收,贷款支持等。
四、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包括推动电影数字化进程,建立数字电影多媒体档案馆,鼓励创作适用于新媒体终端的电影素材等。
五、 突出抓好电影内容建设,包括实施电影精品化工程,电影特定类型创作,推动政府电影审查制度改革等。六、 合理引导电影消费,包括加强市场引导和宣传引导等。
七、 鼓励影片出口,包括积极寻求合拍片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影片出口方面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影片出口的资金支持,加大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建立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桥头堡等。
八、 突出前瞻性规划研究和人才培养,前瞻性研究和专业性教育。
九、 推动中小学电影教育,包括培育未来观众群体,抓好青少年题材影片创作等。
庆幸的是,今天,在数字化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下,中国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而我们意识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电影人也已经行动起来积极应对数字化的挑战。姜文的一颗子弹,只是中国电影崛起的响亮一枪,它带着中国电影崛起的新年和决心,飞出国门,飞出亚洲,飞向世界,飞得更远更远。
【参考文献】:
[1] 《新世纪周刊》.
[2] 《从1929看2009,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电影》作者贾佳.
[3] 《中国电影目前的形式与电影技术的发展之路》作者童刚.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广告推荐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