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连接出错:SELECT S.*,M.alias AS M_alias,M.keywords AS M_keyword,M.config AS M_config FROM p8_sort S LEFT JOIN p8_article_module M ON S.fmid=M.id WHERE S.fid='97'

Table 'ksfbw.p8_sort' doesn't exist
1146 浅谈长丰县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规划与研究 - - 快速论文发表网_快速发表论文

浅谈长丰县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规划与研究

作者:时间:2010-06-21 14:47:05  来源:  阅读次数:1523次 ]
【论文论文关键词】干旱地区 治理开发 总体构想 措施对策 江淮分水岭
   【论文论文摘要】安徽省长丰县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治理开发工作,白1997年以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  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 出了在该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构想及综合治理开发工作重点,为确保总体构想和重点治理开发工程的顺利实施,分析了综合开发治理的措施和对策。以期彻 底解决江淮分水岭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受制于旱的问题,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对推动江淮分水岭 综合治理开发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1概况
  1.1基本情况
  长丰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全省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开 发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1922km,辖15个乡镇1个工业区, 总人口78.2万人,耕地面积6.57万hm。全县有1O个治理开发重点乡镇,治理面积1492km;耕地面积5.47万hm。。
  江淮分水 岭易旱地区地面波状起伏,岗冲交错,缺水易旱。土壤肥力普遍不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森林植被低,因此易涝易旱。江淮分水岭南北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河 流发源于山区与平原过度区,源短流急、暴涨暴落、蓄水能力弱,汛期漫流、枯水期断流。
  1O年来长丰县对江淮分水岭地区按照压粮扩经、压水扩 旱、压劣扩优、压传统种植模式扩现代种植模式的“四压四扩” 原则,农业结构得以优化,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水利设施:按照以蓄为主,引、提、管、节并重的治水思路,采取了“深挖当家塘、维修小水库、巧筑拦河坝、 选地打深井、疏浚河沟渠、综治田林路”等一整套行之有效措施,1O年来共完成当家塘2813口,新建、改建47座电灌站,兴修水库259座,整修渠道 281条638km,完成土石方3855万m。,增加蓄水56O0万m。,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万hm。,打深辐射井49眼、抗旱井1OO眼,解决2O万 人饮用水困难问题。供电、供水、电信等设施:农村供电、供水、电信条件大为改善,实现了乡村通程控电话、通电、通邮,“信息人乡”效果明显,初步实现了乡 镇联网。
  1.2存在问题
  (1)缺水易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长丰县在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一地 区受制于旱的局面仍未彻底解决,作为农业大县,农业生产条件却不优越。建县43年来有25年发生旱灾,干旱缺水仍然是全县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干 旱成灾的因素很多,除过渡气候影响外,该县土壤质地差,耕作层浅,土壤瘠薄也是成灾因素之一。加之县境岗、螃、冲交错,形成一定坡度,加快了雨季地表水的 流失,蓄水、保水能力差。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干旱能力差。一是瓦东、滁河两干渠水源不足不稳,且均处于淠史杭灌区末端,干旱期引 水流量不足设计流量的50;二是“两湖”灌区提水能力不足,保水蓄水能力差,目前两湖提水灌区虽有一定的提水能力,但蓄水能力很差,只占全县总蓄水量 14.4。三是配套工程不完善。全县水利骨干工程90以上是建县后兴建的,配套不完善,渠道跑水、漏水严重,加之设备陈旧老化,现有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 益。
  (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抗性农业比较突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事实证明,单一的生产结构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4)阻碍全县农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一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 低,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弱。全县8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水平,大多数农民虽有调整农业结构的愿望,但无调整结构的能力;二是受传统种植 习惯影响,农民习惯于种水稻,顺应市场能力差,因而出现水田面积过大问题;三是农户对结构调整面临着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四是引导农 业结构调整的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数量少、规模小、带动 能力弱,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与农户之间电大多尚未形成“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
  (5)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 是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最终是科技的竞争。实现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高产高效农业的生产在全县尚处于示范推广阶段,还 未形成主流.全县农业生产总体上科技含量还比较低,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凭经验、靠习惯为主的传统农业上,农民的科技意识不强,2OO6年全县农 业科技贡献率仅为58。
  2综合治理开发研究的总体构想
  2.1研究的总体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快工强县、优农富民、融入合淮、与市 俱进”十六字方针,大力推进“四把工程”建设进程。遵循市场规律和江淮分水岭 地区的自然规律发展适应性农业,着力建好城郊型农业基地、制造加 工业配套基地、休闲农业基地,努力实现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全面推进江淮分水岭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大发展。
   2.2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
  2.2.1目标任务
  总量指标:2OO7年,全县GDP达到5O.05亿元,财政收入3.53亿 元;2O10年,全县GDP达到120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以上。
  人均指标:2O07年,全县人均GDP64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O51元;2O1O年,全县人均GDP915O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48OO元以上。
  结构指标:2O0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30.6:40.1:29.3,农林牧渔结构比47:5:38:10,城镇化水平达40;201O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45:3O,农林牧渔结构比 42:6:41:11,城镇化水平达45。
  社会发展指标:2O07年全县人口控制在78万人;2O10年全县人口控制在1O4万人以内。
   其它指标:2007年,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10个重点乡镇森林覆盖率16.89/6,新增公路里程657km,灌溉保证率75;201O年,江淮分水岭 易旱地区1O个重点乡镇森林覆盖率2O,新增公路里程336km,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O。
  2.2.2实施步骤
  江淮分水岭易旱 地区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结合全县经济发展总体部署,按照先重点后完善配套的发展思路,该构想按“二步走”战略实施,即2O07—2010年为 第一步,初步解决江淮分水岭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利灌溉死角问题,完成农业适应性结构调整;2O11—2015年为第二步,建成水利骨干工程,实现“四 水”沟通,根本解决1O个重点治理乡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制于旱的局面,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为202O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综合治理开发重点
  全县除瓦埠湖、高塘湖提水灌区外,其它乡镇均属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治理范围,其中:义井乡等1O个严重干旱乡镇为重 点治理范围。根据综合治理开发总体构想,结合全县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的实际,围绕“把水留住、把树种上、把结构调优、把路修通”四把工程,进行重点综合治 理开发。
  3.1把水留住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首先解决既无外地引水,又无中、小型水库的乡镇人畜饮用水安全问题;其次解决 水源污染、水质较差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贫困落后乡镇群众饮水卫生条件。设想分两步实施,第一步(2O07—2010年)拟在水湖、朱巷、杜集、左 店、双墩、陶楼、杨庙等1O个重点治理乡镇,建设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和中小型水厂85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6.7万人、4.5万头大牲畜饮用水困难;第 二步(2O11—2O15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为改善饮用水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计划在江淮分水岭 地区1O个乡镇新建集中供水45处,其中在吴山、朱巷、杨庙镇扩建自来水厂3座。
 蓄水工程。此工程是为了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加大蓄水能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主要工程是对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挖塘筑坝,增加蓄水量。规划对全县江淮分 水岭地区6座中型病险水库、1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消除工程隐患,充分发挥蓄水灌溉效益;在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基础上,为充分拦蓄地面径流,在1O 个乡镇开挖(扩建)当家塘2O16口,建拦水坝32座,以增加蓄水量,扩大灌溉面积,实现自流灌溉、旱涝保收。
  提水工程。全县江淮分水岭地 区电灌站因年久失修、设备老化,急需改造。为提高灌溉保证率,设想对333.3hm以上灌区的重点乡(镇)、村的电灌站进行技改,计划改造乡(镇)村电灌 站127座。
  引水工程。主要实施灌区配套工程,继续对淠史杭瓦东干渠、滁河干渠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同时对万亩以上的提水灌区渠道工程进行配 套,实现瓦东干渠、滁河干渠和瓦埠湖、高塘湖“四水”沟通、灌溉自如。
  节水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易旱地区农田灌溉的必然选择。在进行渠道衬砌防 渗、配套田间渠系建筑物的同时,抓好水土保持、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一批高科技、节水、高效农业灌溉示范园。在吴山、陶楼、水湖3乡镇各建1—2处面积在 66.7hm。以上的高效节水示范区,发展微灌、滴灌、喷灌、低压管道等高效节水技术,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花卉、经果林等经济效益回报率高的作物,使之成为全县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窗口工 程。
  人工降雨工程。在久旱无雨同时又具备人工降雨条件时,适时实施人工降雨工程,这是对农业生产采取的必要的急救措施。在吴山、罗集、左 店、杜集等乡镇实施人工降雨。
  3.2把树种上工程
  在江淮分水岭岭脊地带,营造水土保持林O.65万hm,以改善分水岭地区生 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在县内铁路、公路沿线实施绿色长廊第二期工程,完成建设任务11Okm。在江淮分水岭重点乡镇完成成片造林O.94万 hm。、农田林网0.27万hm。在“两湖”湾区发展水源生态林0.12万hm。,在两岸和部分二级支流的上游营造水源涵养林0.15万hm,以改善“两 湖”地区生态和堤坝水源涵养状况,避免或减少灾害损失。
  通过“把树种上”工程的实施,不仅可改善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环境,还可使治理区农民 收入大幅度提高。
  3.3把结构调优工程
  (1)优化种植业结构。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要继续按照压粮扩经、压水扩旱、压劣扩优、压 传统种植模式扩现代种植模式的”四压四扩”原则,优化农作物 生产布局,进一步扩大适应性、优质、高效农产品的种植,形成有鲜明特色的种植带。
  (2)加快农业水利科技示范园建设。设想在杨庙镇建立合肥 市十井农业科技示范园,在水湖、庄墓两乡镇分别建立合肥市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张祠示范区和庄墓示范区,在岗集镇土山建立土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在下塘镇建立安 徽金鹏现代农业产业园。
  (3)大力发展养殖业,使之逐步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畜禽水产品市场需求弹性大,产业相关链条长,是农业中最具有后 发优势的产业。大力扩种黑麦草等饲草作物,在稳步发展养猪业基础上,积极扶持发展节粮型、草食型畜禽,特别是白鹅、山羊、奶牛、肉牛等;在开发和引进新品 种的基础上,实现禽类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养殖;水产业重点发展中小型水库水面养殖,主攻池塘精养技术,积极推广稻田养殖技术,促进养殖业大发展。
   (4)加快农村加工业发展。全县农村工业发展要立足资源,要充分利用长丰县农产品资 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与城市配套的加工配套业,逐步增大江淮分水岭地区工业总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实施的重点项目包括:色拉油生产线、薄荷脑生产线、 精制面粉加工、无公害蔬菜加工、大棚蘑茹种植及深加工、O.67万hm黄花菜示范生产及5O0万kg深加工、辣椒种植及深加工、吴山贡鹅系列产品加工、 50万kg鹅鸭绒加工、百万只肉鸡宰杀生产线、无公害猪肉深加工、小包装畜禽熟食深加工等12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3.4把路修通工程
   2OO7—2010年,长丰县江淮分水岭地区1O个乡镇计划修建公路总里程657km,其中:改建公路276km,新建公路381km,10个乡镇通车 里程达l181km。
  2O11—2O15年,10个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乡镇计划修建公路总里程336km,其中:改造公路74km,新建公 路262km。该地区乡镇公路通车里程达1443km。
  4综合治理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县各级领导 要正视所处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和农业、农村经济不发达的实际,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开发中,困难与希望并存,问题与机遇同在,切实把这 一地区综合治理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
  (2)实施“科教兴水”战略,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水利职业技术院校的作用,重视发 展水利职业技术教育,搞好农村水利实用技术人才培训。针对将要 推广的水利适用技术,采取形式多样办学方式,有计划地举办各类短训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健全和完善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水利科技成果 的转化率。
  (3)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水利经济发展活力。一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逐步向商品化、产 业化方向转变,实现水资源持续发展。二要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通过拍卖、转让使用权等方法加快土地的开发利用,鼓励城 市各类工商企业从事农业开发。对连片进行土地开发并形成集约经营的,利用县农业发展基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一次性给予补助。三要活化造林机制,强化林业管 理。积极探索造林绿化新机制和不同所有制林业发展新路子,深化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责任追究制和目标责任制。
  (4)加强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为综合治理开发提供保证。水利、农业、教育、科技等部门实行对口重点扶持,加强对农村思想文化教育和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 素质,促进该地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5)强化全面管理,建立责任制。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责任重 大。“四把工程”项目要推行建立“五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施工合同制、建设监理制、竣工决算审计制。每项工程都要实行定人、定责任、 定时限、定奖惩。同时按照公开、公正要求,实行项目公示制度,增大项目建设透明度,县政府将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
  (6)多渠道整合和 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一要克服“等、靠、要”旧观念,发扬自力更生的创新精神。二要切实增加县财政对综合治理和农业开发的投入,按照县财政增长速度, 适当增大投入的比例。三要整合全县的江淮分水岭治理、扶贫、以工代赈资金,加大对该区域10个乡镇的投入。四要创新融资机制,鼓励民间投资,扩大民间资 本、壮大民营经济。五要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外资,为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提供资金保证。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广告推荐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