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软破碎顶板煤巷支护技术研究

作者:李黎时间:2017-07-04 09:17:26  来源:  阅读次数:790次 ]

【摘要】针对松软破碎顶板煤巷开挖后,由于顶板岩体不连
续导致锚杆与锚索的预应力场作用范围减小,锚杆支护对顶板位
移的控制作用大大降低,因其顶板下沉量大,大面积冒顶易于发
生等问题。本论文通过现场地应力测试,分析巷道布置与地应力
场的关系,并通过研究锚杆支护理论,弄清锚杆、锚索与围岩之
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全长预应力锚固锚杆的载荷传递各方面因素
的影响。确保一次支护效果,降低或杜绝二次修巷费用。最终通
过现场矿压监测证明该支护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锚杆支护;地质力学测试;矿压监测;现场应用

1 研究背景
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等不利因素导致煤炭需求疲软,煤炭
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甚至很多企业出现亏损的局面。面对此困境,
寻找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革新技术节约成本对煤炭企业来说显得
尤为重要。巷道围岩管理是煤矿永远面临的问题;现阶段,地质
条件的复杂性、生产规模的扩大化、开采水平深度化等等是导致
巷道围岩支护困难的主要因素,无时不刻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管理
与高效产出。
巷道围岩支护是井工开采技术的关键。具体的巷道支护与
围岩控制技术是依据具体的巷道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科学合理
的设计方法,以及不断的工程实践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到具体
的支护技术的最核心的因素是工程地质条件。各类地质构造如
褶曲、断层等,以及埋深、岩层力学性质与地下水大大削弱了
巷道支护稳定性。以松软破碎岩层为顶板的巷道控制依然是现
阶段难点之一。
上孔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阳城县城东部约5km 处,八甲口至润
城一带,行政隶属阳城县八甲口镇及润城镇管辖,井田东西宽
5.5km,南北长3.5km,面积为11.6417km2。Ⅸ一盘区轨道上山是
第一条掘进上山实体煤巷巷道,掘进过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巷道
内多处出现了片帮离层现象,多处最大变形量在500mm 及以上,
巷道底臌量更是超过了400mm,严重的影响了上孔煤业掘进施工。
为了有效上山群巷道围岩控制难题,对Ⅸ一盘区上山群的支护技
术进行研究,开发出适合的支护方式及支护方案。在对松软破碎
顶板煤巷进行支护时,需要考虑以下重要因素:
1、构造应力较大。巷道周围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多变,构造
应力较大,主应力方向发生改变。
2、顶板破碎。顶板为遇水易崩解,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的
泥岩顶板。
3、围岩应力不对称。巷道顶板变形破坏不对称表明巷道围岩
应力具有不均匀性,所以表现出了巷道出现不对称变形,给巷道
正常维护带来了巨大困难。
2 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
在上孔煤业Ⅸ一盘区设置测点,分别进行巷道地应力测试、
围岩强度测试及围岩结构观测,通过测试结果并结合上孔煤业Ⅸ
一盘区9#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分析得出Ⅸ一盘区上山群正处于轴线
方向为NE—SW 方向的向斜及轴线方向为NE—SW 方向的背斜交汇
形成的倒转褶曲中。造成Ⅸ一盘区上山群地应力异常,地应力大
小及方向变化比较大,岩性同样也变化比较大。上孔煤业Ⅸ一盘
区9#煤直接顶板以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为主,老顶为致密坚硬的
砂岩;砂岩平均强度为123.42MPa,泥质砂岩平均强度41~81MPa
之间。但9#煤体整体完整性较差。
3 全长预应力锚固强力锚杆支护机理研究
锚杆支护机理分析
在施加较高预应力的时候,实施全长锚固,有利于提高锚杆
支护系统的强度,其要点如下:
对于全长预应力锚固锚杆,能够及时抑制围岩离层,同时又
提高了支护系统的强度和刚度,可发挥主动支护作用;在锚固范
围内形成次生承载结构,改善围岩深部的应力分布状态,另外,
确定锚杆预应力是关键,还要尽量避免二次支护和巷道维修。
4 全长预应力锚固
(1)全长预应力锚固锚杆轴向载荷作用下载荷分布
全长预应力锚固施加预紧扭矩阶段,锚杆轴向受力基本与端
部锚固相同;工作阶段,当预紧力能够阻止巷道围岩离层变形时,
锚杆轴向受力仍基本与端部锚固相同;当预紧力不能够阻止巷道
围岩离层变形时,岩层发生离层错动的影响,锚杆轴向受力基本
与传统全长锚固相同,锚杆的轴向拉伸载荷在离层的位置处于最
大值,并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这种载荷通过锚固剂与围岩传
递,由于这种载荷传递在锚固剂中产生剪应力,并沿锚杆的全长
发生变化。
当锚杆的轴向载荷超过锚杆的最大强度或锚固剂中的剪应力
超过了围岩接触面的强度都会导致锚杆的失效,在大多数情况下,
正确安装的全长锚固锚杆在较坚硬岩层条件下通常是在第一种状
态下失效,在软弱的岩层条件下则表现为第二种破坏形式。
(2)全长预应力锚固锚杆在剪切作用下的载荷分布
全长预应力锚固锚杆由于其对围岩变形的敏感性,一方面能
够有效的控制节理裂隙的滑动,增强节理的剪切刚度,另一方面
在围岩发生离层错动的情况下,锚杆可以抵抗小范围围岩离层错
动,从而保持围岩的完整性,充分发挥围岩的天然承载能力。然
而围岩离层错动的情况下会对锚杆产生较大的剪切载荷,部分锚
杆会发生剪切大变形,也容易使杆体部分发生屈服破坏,从而导
致整个杆体的失效。
(3)全长预应力锚固锚杆载荷传递影响因素
全长预应力锚固锚杆通过锚固剂、托板等构件与围岩发生载
荷传递,锚杆的载荷传递主要受到杆体形状、锚固剂的力学性质、
锚固剂搅拌时间、锚固剂锚固环厚度、钻孔粗糙度、围岩强度、
围岩结构面以及托板等构件影响。
5 现场试验及结论
通过钻孔窥视图得出:Ⅸ一盘区轨道上山顶板岩性变化较大,
构造复杂,多处大的离层,锚杆支护范围内的岩石变形没有得到
有效控制影响顶板的整体性和强度。根据此情况,确定巷道采用
顶板预应力全长锚固强力锚杆锚索组合支护系统和36U 型三心拱
棚联合支护方式:(1)顶板支护:锚杆排距900mm,间距900mm,
顶每排布置6 根锚杆、锚索长度6300mm,每两排锚杆打设2 根锚
索,锚索排距为1800mm;上帮支护:每排5 根锚杆,锚杆排距900mm,
间距900mm。每帮每两排锚杆打设5 根锚索,采用五花布置,下部
锚索距离底板垂直距离780mm 布置,间距1800mm,排距900mm;
下帮支护:锚杆排距900mm,每排每帮4 根锚杆,间距900mm。锚
索形长度4300mm,每帮每两排锚杆打设3 根锚索,采用三花布置,
下部锚索距离底板垂直距离780mm 布置,间距1800mm,排距900mm。
现场矿压监测得出:巷道两帮移近量最大为80mm 和90mm,顶
板最大下沉量为31mm 和20mm。巷道掘进至40m 左右位置后,巷道
变形趋于稳定,总体来说,轨道上山表面位移量很小。矿压监测
结果表明支护方案成功。
6 结论
论文针对上孔煤业9#煤层进行了地应力实验,对锚杆、托板、
锚固剂、钢带及金属网等锚杆配件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井下巷道
采用全长预应力锚固强力锚杆支护技术支护后,经研究得到了以
下结论:
(1)Ⅸ一盘区上山群岩性变化比较大,地应力异常,地应力
大小及方向变化比较大,巷道支护比较困难。
(2)上孔煤业Ⅸ一盘区9#煤直接顶板以泥岩为主,老顶砂岩
平均强度为123.42Mpa,9#煤体整体完整性较差。
(3)针对松软破碎围岩巷道,提出强力一次支护理论,有效
减少了巷道维修工程量。
(4)全长预应力锚固强力锚杆锚索组合支护系统有效的减小
了巷道变形。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且
矿压监测结果也表明试验成功。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广告推荐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