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连接出错:SELECT S.*,M.alias AS M_alias,M.keywords AS M_keyword,M.config AS M_config FROM p8_sort S LEFT JOIN p8_article_module M ON S.fmid=M.id WHERE S.fid='145'

Table 'ksfbw.p8_sort' doesn't exist
1146 从可持续发展看两大部类生产理论丰富和发展 - - 快速论文发表网_快速发表论文

从可持续发展看两大部类生产理论丰富和发展

作者:王奇 叶文虎时间:2010-11-11 10:25:17  来源:www.ksfbw.com  阅读次数:1684次 ]

论文关键词:三大部类  两大部类  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两大部类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它的潜在假定之一是人类的经济活动没有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分析传统两大部类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生产环境资源的第0部类,从而构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部类生产理论。在社会总资本重新划分的基础上,对三大部类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以及不同生产条件下的三大部类的生产状况进行了研究。
    两大部类生产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通过研究社会再生产(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揭示了社会化生产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本质上讲,两大部类生产理论的基本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所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人上个世纪中叶以后,大量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出现,不仅威胁到经济发展的正常进行,甚至还威胁到后代人乃至当代人的生存。所有这些表明,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客观的社会现实要求发展传统的两大部类生产理论,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纳人到两大部类生产理论中,重新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1两大部类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社会总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马克思按照经济用途将产品分为两大类: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它们都是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两类产品对应着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第r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它的产品用于生产的消费;第n部类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它的产品用于个人生活的消费。现在以简单再生产为例,分析两大部类生产理论得以运行的外部条件。假定资本的有机构成为4:1(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剩余价值率为100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则传统的两大部类生产过程可以用图1中的上框图来进行描述【‘」。通过第I部类生产所供给的生产资料价值(需求的生活资料价值),与第II部类生产所需求的生产资料价值(供给的生活资料价值)的等价值交换,同时实现相应的实物替换,从而保证两大部类的生产能够协调进行。从理论上讲,只要价值的流动满足这个条件,简单再生产就可以无限地维持下去,生产规模可以同比例地无限扩大。然而,由于价值自身与价值的物质载体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价值的循环流动并不能保证物质的循环流动,而人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流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因此,需要剖析两大部类生产理论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传统的两大部类生产理论只是考虑整个经济生产过程内部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价值交换与实物替换,而没有分析外部自然环境对两大部类生产的影响。也就是说,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包括生活资料生产与生产资料生产)并不是独立地、封闭地进行,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它通过自然的生产过程向人类供给自然资源的同时,消纳人类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物。以图1中的社会生产为例,要保证相同生产规模的持续进行,需要不断从

 
外界输人形成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源与形成生活资料的生活资源。由此可见,两大部类生产理论存在着一个重要的潜在假定:人类经济系统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与排放的废物可以被自然环境系统所承受,这也意味着自然环境的客观存在不会影响到两大部类生产规模的扩大。但是,在“人定胜天”伦理原则的指导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索取已经超过了它的承载能力,环境危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因此,实践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将上述假定进行内生化处理。

  2三大部类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解决两大部类生产理论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分析社会再生产的真实运行规律,在传统的两大部类生产的基础上,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内生于社会的再生产系统中,这样整个世界系统就形成了三大生产过程:生产资料生产、生活资料生产与环境资源的生产。从生产部类角度将它们分别称为:第I部类、第II部类与第0部类。
    2.1整个社会生产系统的三大部类划分
    2.1.1第0部类生产
    此处的环境资源是指广义的资源定义,不仅包括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种类与数量,而且还包括自然环境所能够消纳一定数量废物的能力。环境资源的生产过程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自然的生产过程,如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及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合成有机物的自然过程,以及水体中的微生物将污染物消解为可以再生利用的物质的过程;二是人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投人而促进或改善自然环境的生产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谓的生态环境建设,如植树造林等;三是人类通过生产劳动而人为地将有害废物转变为无害废物的过程,如生产、生活废水与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显然,第0部类生产是人类劳动与自然过程直接结合的生产过程,它以自然环境的生产过程为基础,通过投人资本与劳动而直接增加了环境资源产量,或者降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当于间接地增加环境资源数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第0部类包括废物(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与固体废物)的处理部门、废物再资源化部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等,或者说它的产业基础是第零产业与第四产业〔Z]0
    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不同的情况下第。部类的生声状况也不相同。当人类对环境的负影响没有超出自然环境资源生产的上限时,人类可以不进行第0部类的生产活动,此时经济活动可以单独地依赖于自然环境的生产能力。当人类经济活动的强度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时,为保证整个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需要人类主动地进行第0部类的生产。否则,自然环境将影响到其它两大部类生产的正常运行。
    第0部类的生产不同于第I. II部类的生产。首先,它的生产组织主体不是资本家与工人,而是社会群体的代表,如政府组织;其次,它的生产目的并不是片面地追求环境资源数量的增加,而是为了维持自然环境的稳定性与恢复力,以保证其它两大部类生产的可持续性;第三,进行第0部类生产的资本来源于生产资料资本家与生活资料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这是因为环境恶化最终将影响到包括资本家与工人在内的整个人群整体,并且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使两大部类的生产过程不能持续,所以,为保证第I,II部类生产的正常进行,资本家不得不将一部分剩余价值投人到第0部类的生产过程中。当然,资本家不会主动地提供这部分资本,需要政府利用其权力通过征税、收费等形式来强制执行[[3]0
    2.1.2第I部类生产与第II部类生产
    这里第I部类生产和第II部类生产分别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第I部类生产与第II部类生产.即生产资料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的生产。第I部类中有采矿、冶金、动力、机器制造等重工业生产部门和为工业提供原料的农业生产部门,而第II部类则包括纺织、食品等轻工业生产部门和最终产品用于生活消费的农业生产部门等。
    2. 2三大部类之间的关系
三大部类生产之间通过实物替换与价值交换发生

着关系(图2)。第0部类与第I部类之间相互交换生产资源与生产资料,第0部类与第II部类之间相互交换生活资源与生活资料,而第I部类与第II部类之间相互交换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并且三大部类之间通过实物交换而实现价值的补偿。
  3社会总资本的组成
    在传统的两大部类生产理论的分析中,将社会总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v)两部分,其中,不变资本是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原有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可变资本是劳动力投人的价值。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它创造了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m),因此,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价值量可以用。十v+m来表示,其中v十m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新的价值量。显然,劳动价值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它并没有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纳人它的研究范畴中。
    从物质角度看,任何物质产品都是人类劳动与环境资源相结合的产物,相应的产品价值量可以归结为由劳动力与自然环境所创造或转移的。只有将环境资源与人力资源相结合,才会生产出产品,从而也就形成了产品的价值。环境资源具有价值,是旨在协调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方面的重要表现。事实表明,自然环境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而逐渐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当人类活动破坏了它正常运行的外部条件后,自然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将发生变化,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变化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环境的价值主体性得到显现,它表示人类必须投人资本与劳动用于保护生态环境或者减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价值必须在经济产品中得到体现,否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不可持续。
    虽然,环境资源价值的物质载体形式可以是自然资源产品,但是,自然资源产品的经济价值并不等同于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根据劳动价值理论,前者是人类为获取自然资源而投人的资本与劳动所体现的价值,它们只是在第I.II部类之间进行交换。然而,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则是由自然环境所产生的自然价值与为了保持环境的可持续性而投人的资本与劳动所组成,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资本角度看,社会总资本可以分为环境资本(n)、人造资本(k)与人力资本(v)等三部分〔4J。从价值方面看,在生产过程中环境资本是指使用的环境资源的价值,人造资本是指使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人力资本则是指使用的社会劳动力的价值。自然界是人类的生命支持系统,在自然外力作用下自然环境每年都可以重新创造出人类生产与生活所必需的所有的环境资源,也创造出环境资源价值。但是,由于经济活动最终由人类来实践并且彼此互相交换其生产的物质产品,因此,在三大部类的生产过程中假定环境资本只是转移其价值,而不会在生产中创造价值或增加价值量。同时,根据劳动价值理论,人类资源通过劳动创造着其自身价值与剩余价值。因此,任何物质产品的价值量都是由环境资源转移的价值和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组成,社会总产品生产的价值量可以用n+k+v+m表示。由此可见,此处构造的价值理论是对劳动价值理论的一种补充,是环境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理论的有机结合。
    需要说明一点,在新的价值理论中,人造资本与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相同,但是两者的价值形成因素不同,前者由环境价值与劳动力价值所形成,后者则单独由劳动力所创造。并且,人力资本等同于马克思关于可变资本的论述。
  4三大部类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4.1三大部类简单再生产价值构成
    三大部类的简单再生产是指维持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原有生产规模不变的生产。与传统的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不同,此时资本家并不能将其剩余价值完全用于消费,而可能需要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第0部类的生产。因此,生产过程的剩余价值可以表示为mx与mn两部分并且满足二=m+m。其中,m是指剩x   n余价值中资本家用于消费的部分,m是指剩余价值中资本家用于第0部类生产的部分。由于人类进行第0部类的生产活动是为了维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它属于一种社会福利公共事业,因此,假定它在生产过程中并不产生剩余价值。由上可知,第0部类生产的价值构成由三部分组成:环境资本(n)、人造资本(k)、人力资本(v),第I部类与第II部类的价值由五部分构成:环境资本(n)、人造资本(k)、人力资本(v)、用于消费的剩余价值(m)与用于第。部类生产的剩余价值}mn)等。

    4. 2三大部类之间的实物替换
    现在,建立一个三大部类生产的一般性模型,分析简单再生产可以持续进行的条件,即:

    第I部类生产的产品是生产资料,生产过程需要投人生产资源与生活资料,因此,它将用生产资料与第0部类的生产资源、第II部类的生活资料进行交换。第II部类的产品是生活资料,生产过程也需要投人生活资源与生产资料,它用生活资料与第0部类的生活资源、第I部类的生产资料进行交换。同理,第0部类的产出是环境资源,它的进行需要投人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它将用环境资源(生产资源与生活资源)与第I部类的生产资料、第II部类的生活资料进行交换。
    4. 3三大部类之间的价值交换
    第一条件第0部类生产所提供的环境资本价值必须不小于第I部类生产和第II部类生产所需要的环境资本价值:0(n+ k+ v), I (n) + }[ (n) o
    第二条件第I部类与第II部类之间通过等价值量交换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它表示第I部类生产中的人力资本价值与资本家用于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II部类生产所需要的人造资本价值:I(}+m)=11(k)o  x
    第三条件由于在第0部类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只是充当价值转移的角色,因此,第I部类·第“部类中的剩余价值mn分另“等于第0部类生产所需要的人造资本与人力资本价值:I(mn)一0(k), II(m)=0(v)。
    n
    从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角度看,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不等的价值量交换。第I部类给予第0部类价值量,(毋)的生产资料,而获得第0部类价值量为I(n)的生产资源;第II部类给予第0部类价值量‘,(毋)的生活资料,而获得第0部类价值量为,I(n)的生活资源;根据第一与第三实现条件可以得到:0<I(毋)+“(毋)}I(n) + II(n)。它表示第0部类供给的环境资源价值大于第I,II部类生产所投人的用于环境资源生产的生产资料价值与生活资料价值。它表示第0部类供给的环境资源价值大于第I,II部类生产所投人的用于环境资源生产的生产资料价值与生活资料价值,两者之差是0(n)。它就是自然环境经过自然的生产过程每年可以提供的环境资源的价值,人类对这部分价值的使用可以无须支付任何环境成本。
    通过交换,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了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社会总产品全部得到实现,从而保证了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能够正常运行。
    4. 4不同情况下三大部类的社会再生产
    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对上述价值模型进行数理分析,只是简要描述不同情况下三大部类再生产的状况。
    (1)当生产规模没有超过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界限时,此时的第0部类生产完全处于一种自然的生产过程,人类并不需要主动地投人到环境资源的生产过程中。如果忽略第0部类生产的存在,那么,三个实现条件可以归结为一个条件:I(v+m) = II(k),它也是传统的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由此可见,两大部类生产是三大部类生产的特例,前者的外部条件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没有超出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这也是两大部类生产理论创立时的历史背景。
    (2)当生产规模超过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界限时,此时的实现条件一两边的关系取‘一”,并且m >0,它n表明需要进行第0部类的生产活动。这也意味着第I部类资本家与第II部类资本家必须将其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投人到第0部类的生产中,而不能完全用于消费。随着简单再生产规模的增加,在保证三大部类生产协调的情况下,第0部类的生产规模也将不断加大,资本家的消费剩余价值率逐渐降低。

    如果此时不进行第0部类的生产活动,而是根据传统的两大部类生产的实现条件进行生产安排,那么人类向自然环境索取的价值量超过环境维持可持续性条件下的供给量,将导致自然环境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将受到破坏,资源再生的物质基础受到破坏,生产能力也将受到影响,从而将减少自然生产可以持续供给人类经济活动的环境资源价值量。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则自然环境提供的价值量将会逐渐变小,满足不了第I,II部类生产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导致它们的生产规模逐渐减小,甚至生产根本不能正常进行。
    由此可见,在环境资源有限的现实情况下,忽视第0部类的生产是人类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根源,只有实现对自然的索取(第I部类生产与第II部类生产)与向自然的补偿(第。部类生产)相平衡fs7,人类社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5结语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所组成的系统,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传统的两大部类生产理论并不能完全指导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在第I部类与第II部类的基础上,增加生产环境资源的第0部类,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纳人到两大部类生产理论中,建立面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部类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发展。
    当人类的经济活动没有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时,可以不考虑第0部类生产活动,三大部类生产理论等同于传统的两大部类生产理论。而当人类的经济活动超过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时,则必须根据三大部类生产的实现条件来进行第0部类、第I部类与第II部类的生产,否则将导致人类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


快速发表网(http://www.ksfbw.com)论文发表机构中最权威、最诚信、最快速的论文发表网,如果您有时间上的难题的话,建议您点击快速论文发表网他们可以帮您解决您在时间方面的难题,他们可以帮你解决论文发表时间紧的问题,他们有着近10年的论文发表经验,有着专业的论文发表群体,优秀的论文写团体。

 

联系电话:15295038855

 

点击在线QQ客服咨询:82702382

 

投稿邮箱:ksfbw@126.com(来稿请注明期刊的名称,对期刊的要求,在文章中注明您的联系方式)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广告推荐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